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張武軍:深化醫改 觀念和知情要先行
推進和深化醫改更為重要的基礎工作是加強公眾的生命觀教育、生死觀教育、健康觀教育,把醫學的底、醫療的底、醫保的底向公眾告知交代清楚、宣傳解釋清楚
?;尽娀鶎?,是推進和深化醫改的基礎性工作。筆者認為,推進和深化醫改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基礎工作,即加強生命觀教育、生死觀教育、健康觀教育(簡稱“三觀教育”),把醫學的底、醫療的底、醫保的底告知交代清楚、宣傳解釋清楚(簡稱“三醫交底”)。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人珍惜、珍視、珍重。中國人普遍關注優生,但對優逝認知有限、重視不夠。古人說:“生老病死,時至則行”。也就是說,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規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樹立正確的優逝觀念,有助于人們對生死有更全面的認識,不懼死亡,珍惜生命。這不僅關乎個人的生命質量,也關乎醫學的價值取向和社會的文明進步。加強生命觀、生死觀的教育,正確看待、對待生老病死,很有必要。
當前,慢性病成為我國的主要健康威脅,在全部死因中占86.6%。慢病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尤其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加強健康教育,加強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識,普及衛生知識,已是一件擺在國人面前刻不容緩的事情。要樹立大衛生、大健康觀念,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積極開展體育鍛煉,加強預防,加大健康干預力度。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緩解;總是,去安慰。”現代醫學發展雖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面對人類的健康需求,面對疾病的復雜性,作用仍然是有限的?!夺t學的限度》一書指出,健康是人類應對死亡、疼痛和疾病的能力,科技可以幫忙,但是發動一場消滅死亡、疼痛和疾病的神圣戰爭,似乎已經走得太過了,這樣就把病人變成了消費者和修理的機器,摧毀了人自身健康的能力。
醫學是大愛之學,越強大,越需要人文的幫助;醫生是生命的守護者,要有責任感,更應有人文關懷。以健康為中心,尊重生命,時時考慮患者利益,這是醫學的目的,也是醫生的價值所在。只有以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可持續的醫學,才是公平公正的醫學。世衛組織指出,錯誤的醫學目的必然導致醫學知識和技術的不恰當使用。過度關注甚至迷信生物技術,就會忽略疾病發生、發展的社會和心理因素。因此,要調整醫療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為社會、生物、心理醫學模式,祖國醫學在這方面可發揮的作用巨大,潛力無限。
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當前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加速階段。正確認識國情,認識發展階段,對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做好醫保工作,十分重要。近幾年,醫療費用上漲較快,醫保支出增幅不小。但政府的財力是有限的,社會的財力也是有限的,家庭的財力同樣是有限的。俗話說,看菜吃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因此,醫療的賬、醫保的賬,必須公開透明,實事求是,讓老百姓清楚明了。同時,應加強衛生經濟學、藥物經濟學的研究,研究一定要管用,研究成果要宣傳好。
把上述“三觀教育”、“三醫交底”切實做好了,人們的期望就會回歸理性,醫學將回歸人文,醫療回歸臨床,醫生回歸基本功,就會大大改善人們的就醫秩序和就醫環境,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這項基礎性工作做好了,世界性難題的醫改就會有中國解法,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
(作者系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武軍 深化醫改 觀念 知情 醫改 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