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張越落馬,“盤古會”只剩一地雞毛
中紀委網站4月16日晚發布消息稱,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越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媒體盤點,繼北大方正集團原CEO李友、原執行總裁余麗、國家安全部原副部長馬建等人之后,張越落馬,也使得一個以政法官員為主的“盤古會”名存實亡。
實際上,關于張越落馬的傳聞由來已久,在神秘富商郭文貴等人的“盤古會”去年被起底時,各種線索已指向這位“河北省某政法高官”,但“第二只靴子”其時尚未落地。看似涉險過關的張越,照常出現在公開場合,視察、指導、強調……直到這次被調查,才戛然而止。這也表明,天網之下,沒有例外。
而隨著張越的被調查,“盤古會”這一龐大的政商關系網絡也愈加清晰。此前很多媒體報道中語焉不詳的部分,這一次人與事終于能夠一一歸位,不必再費力揣摩。由此,公眾不僅看到一些官員富商曾經的飛揚跋扈,也看到了權貴盛宴收場時的凋零。
這些權力施壓行為顯然是種濫權,而擁有如此強大奧援的“市場行為”,必然會無往而不利。事實上,這也是“盤古會”這類政商聯盟強勢運行的奧秘所在,即以強權為背景,以生意為幌子,表里合一,以行強取豪奪之實。
不少報道披露,張越的富有“不可思議”,目前案件還在調查,張越究竟有多少“身家”還不清楚,但這跟像“盤古會”這樣的政商媾和、利益輸送的關聯,難免引人遐想。這或許也可解釋,張越何以會罔顧黨紀國法拼命為一家企業撐場子站臺。
類似的政商扭結,還有此前的“西山會”、“山西汾酒會”、“飛行俱樂部”等。盡管圈子有大小、圈中人能量有高低、核心人物或政或商,但其道理大抵相近,都是為了某種共同利益結成“團團伙伙”。對涉事官員而言,這可能是為了獲得現實經濟利益,以及升遷所需要的各種支持;對于卷入其中的商人來說,除了可以兌換金錢的“人脈”之外,還有更輕松、更龐大的非分利益。
盤根錯節的各種“會”,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阻礙了資源的市場配置,也扭曲了正常的政治生活。特別是,幾乎每個這樣的“會”,都會有高級別官員的深度介入,并圍繞他們形成一個特殊的、罔顧法規的食利群體,其對社會生態、政治生態乃至政商關系產生強烈的困擾。不祛除這些困擾,則不可能形成正常的政商關系與營商環境,馬云此前說的“浙商不行賄”,也將舉步維艱。
當然,“盤古會”也好,“西山會”也罷,這些小圈子、小團伙或可得逞于一時,但無論如何猖獗,終歸還是會灰飛煙滅。這一方面得益于近年來持續加力的反腐敗行動,不管有何背景、有何籌碼,在中央堅定的反腐決心面前,沒有任何條件可講;另一方面,也與此類政商同盟本身的脆弱性有關,既然都是為了利益,不免會出現利益沖突,一旦內部分化,圈子也容易分崩離析。
當今之計,除了厲行禁止類似的“官商會”之外,根本上還是要推進依法治國,強力約束官員的行為,并通過深化各個領域的改革,營造一個更健康的以市場為主配置資源的社會環境。不然,明面上的“會”消失了,可能還會滋生出更隱秘、也更猖獗的官商聯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張越落馬 反腐 貪污 盤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