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歷史責任
隨著首次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的召開和《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的頒布,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引起國內外學者更多的研究關注。筆者認為,解讀中國的民主黨派,離不開三個基本要素:一是“中國特色”,二是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三是中國的基本國情。
一、 中國特色政黨制度
中國政黨制度參政黨概念的提出,豐富了世界政黨理論和政治理論的內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世界政黨制度發展史上實現了兩個創新:政黨概念的創新和執政形式的創新。它創制了新的政黨類型,拓展和深化了對政黨基本屬性的認識,創制了新的合作政黨體系,拓展和深化了對政黨關系性質的認識:領導與被領導,執政與參政,有效地解決了政治資源浪費問題。
“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中國政黨制度產生于挽救民族危亡、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斗爭中,救亡圖存是中國近現代一切政治建設的歷史起點和邏輯原點。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成為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調動最廣大的人民抵抗外侮、爭取國家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的積極性、主動性的政治力量。歷史起點和歷史主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歷史軌跡和現實道路,也使中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烙上了鮮明的特色:即社會基礎的廣泛性、中國共產黨的主體性、黨際關系的合作性,以及戰略目標上的長期性。
二、 中國特色政治文化
從政黨的角色定位看,民主黨派是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構成的政黨。民主黨派從它產生那一天起就是以溫和的改良派政黨出現,其社會基礎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他們所聯系的知識分子及愛國民主人士。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政治走向。因此,考量知識分子與政治的關系,有助于理解民主黨派在中國政治生態中應該發揮何種作用,以及如何發揮作用的內在邏輯。
文化基因與政治傳統。中國積累了豐富的大國治理經驗,發展出一整套治理大國的“士人政治”傳統,保存了文明的源流。這一傳統也造就了中國政治體系的開放性。
知識分子與士的精神。知識分子是現代概念,中國的知識分子被稱為“知識分子”之前,叫做“士”。士的精神塑造了中國知識分子獨特的品性和特征:首先,士志于道。以“道”自任,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強烈和最本質的特征。用“道”的傳承來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和理想人格。中國知識分子傳統從孔子開始就不僅是“坐而言”的理想主義者,更是“起而行”的道德實踐者。中國知識分子獨特的品性,塑造了中國民主黨派獨特的氣質和靈魂,也使中國的政黨制度體現出獨特的文化特色。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責任擔當
新中國成立后,民主黨派性質的界定歷經變遷和曲折,改革開放后,逐步發展為“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及至“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參政黨直接聯結起來,明確了民主黨派的政治屬性。
中國政黨制度是共和國的開國元勛為了國家長治久安、“跳出政權興亡歷史周期率”,基于人民民主專政的邏輯而構建的一種制度設計。民主黨派存在的價值,從政治架構上看,列入了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從政治功能上看,“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從民主價值上看,民主黨派以民主為價值取向,與中國共產黨有共同旨歸,作為參政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呈現。
參政黨的首要責任是政治責任。政黨是政治組織,參政黨的政治功能和民主價值應得到多元化立體化的體現。民主黨派不僅要講政治,還得干政治,還得干好政治。講政治講的是立場和方向;干政治是政黨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價值;干好政治是要把握尺度,準確定位。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既是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也是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構成的民主黨派存在價值的具體體現,更是舉好旗、走好路的方向問題。參政黨當以君子之德行、淵博之智識、專業之素養、學以致用之能力,不缺位、不越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才智。
(作者系民盟吉林省委主委)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主黨派 中國特色 統戰 政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