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文物保護當融入文化,融入社會
近年來,全國多地以發展經濟之名“毀真文物”,不可移動文物加快消失;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為了經濟發展又在“造假古董”。這種“殺雞取卵”的荒誕之舉,何時休?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真的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應懷敬畏之心保護好祖先留下的珍貴財富
2014年,國家文物局選擇10個縣區的文物消失速率進行遙感監測后發現,不可移動文物平均消失率達4.7%,呈加快趨勢。
94歲的文物專家謝辰生致力于文保工作七十載,他憂心忡忡地說:“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損毀,將一去不能復返。”
“在西方許多國家,文物保護被上升到國家層面,可見重視和保護力度。”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詹長法介紹,如在文明古國意大利,上世紀40年代已將“文物保護”直接寫入憲法;而在希臘,以立法形式明確提出希臘境內的所有文化遺產都屬國家財產,任何投資和發展計劃都不能對文化遺產保護造成負面影響。
“各級政府是文物保護最具體和最關鍵的環節,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惫蕦m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面對各類破壞文物的違法行為,各級政府絕不能熟視無睹、漫不經心、麻木不仁,必須堅持守土有責、針鋒相對,維護法律尊嚴。
“我們必須深懷敬畏之心、自豪之情、歷史之責,切實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使其歷史文化價值得到永續傳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說。
文物不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絞車房、礦井架、老煙囪,昔日韓橋煤礦歷經百年的老物件依然健在;樹成行,草如茵,如今改建成文化公園吸引參觀者絡繹不絕。然而就在兩年前,當地政府曾為建工業廣場擅自拆除文物建筑,致使文物舊址遭到嚴重破壞,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年度重點督辦案件。
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否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保護文物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毀真文物、造假古董則成為“殺雞取卵”的短視之舉。
“開發與保護失調,往往是由于基層政府對文物價值的認識不足。”江蘇省徐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韓峰說,當地政府認識到“文物不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建成的文化公園因留存著城市記憶而受到市民歡迎,一項文物違法案件如今成了政府的“民心工程”。此后,徐州市還出臺制度化舉措,明確未來全區所有城市建設項目,不加蓋文物局的印章一律不予立項。
“古建筑保護與城市發展并不矛盾,相反,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蓖瑵髮W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說,整個巴黎市中心有100萬人口的區域完全是座古城,香榭麗舍大街保留了幾百年前人們生活的原貌,但絲毫不影響這座城市的創新活力和現代化水平。再以國內的平遙古城為例,保留原貌的古城如今成為著名的景區,全年旅游收入達到1億多元。
文物應在觀賞和分享中得到保護
新年伊始,國博文創與天貓商城聯姻,掀起一場網上消費熱潮。近年來,從故宮淘寶到全國各地博物館文創產品不斷深入百姓生活,文物卸去了時間的塵埃和神秘的面紗,在公眾的生活、審美和需求中搭建起一座文化橋梁。
“不僅是文創產品讓博物館走近百姓,如今的博物館正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已成為公眾休閑旅游和接受人生再教育的第二課堂?!彼拇ㄊ〗ùú┪镳^館長樊建川認為,“今天,去博物館不再是一種儀式,而正成為老百姓的生活所需?!?/p>
湖南沅江岸邊的洪江古商城,日前隨著江邊一棟上世紀80年代建筑轟然倒下,古城優美的外岸已然打開。這也標志著在古城居民積極配合下,洪江復原古商城工程順利啟動,昔日的“湘西明珠”復興在即。老航運工舒朝云見證過古商城的風云變化:“保護好古城,期待再現當年千里沅江、商賈云集的盛景。”
一邊是古城修復讓古商城重獲新生,一邊是民俗旅游為古村落迎來發展的春天。在湖南靖州地筍苗寨里,農民吳謀建抓住了文物保護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機遇,通過扶貧的危房改造資金和自籌資金,將老宅改貌辦成苗寨景區農家接待點,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典范。
在吳謀建的帶動下,不少苗族群眾也開辦起農家接待點,將古民居保護得妥妥的。促進就業、增加收入,人們真切感受到保護文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也增強了保護文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在文化與社會的公共性日益加強的今天,文化遺產不應‘鎖在深閨人未識’,要融入文化和社會,在被觀賞、被分享中被保護、詮釋和延續。”單霽翔提出,只有民眾傾心地、持久地自覺守護,才能實現文化遺產應有的尊嚴和強盛的生命力,才能成為當地社區和民眾的驕傲。(新華社記者 姜瀟 蔣芳 明星)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文物保護 文化 社會 祖先 珍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