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 2020年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榮啟涵、郭麗琨)工信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22日表示,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我國將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就是2020年前后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步實現繞火星的探測和著陸巡視,這相當有難度。
許達哲是在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首個“中國航天日”及我國航天發展情況時做上述表示的。
“火星探測是空間科學界和航天界關注的一個重大方向,今年1月11日正式批復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許達哲說。因為火星探測每一個窗口(地球與火星最近)要26個月才能遇到,所以正在嚴密地制定工程計劃,爭取在2020年這個窗口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
許達哲認為,首次火星探測對我國是一個挑戰,它將標志中國真正意義上邁入深空探測。
“現在能夠成功在火星上著陸巡視的有美國,著陸的有俄羅斯。我們如果一步到位,將是一個很大的跨越。”許達哲說,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環境、大氣。“我們非常關注火星上的水。火星在很多方面跟地球還是比較相近,它有一定的大氣。這點和月球又不太一樣。”
許達哲介紹說,“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將實施多項重要航天任務。比如,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工程全面啟動建設,嫦娥四號任務全面啟動,嫦娥五號進入決戰階段,北斗導航系統加速全球組網,無毒無污染大推力的長征五號、長征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實現首飛。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發射對接,高分三號衛星、風云四號氣象衛星以及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探測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空間科學新型衛星將實施發射。
“‘十三五’是中國航天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今年將編制《航天發展‘十三五’規劃》和《空間科學‘十三五’規劃》,發布第四版《中國的航天》白皮書。”許達哲說,從現在起,我國將用5至7年的時間,到2020年前后,完成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現有的重大科技專項;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推動空間信息應用規模化、業務化、產業化發展;2030年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以航天夢助力中國夢。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今年3月,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今年,首個“中國航天日”的主題是“中國夢 航天夢”。(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火星探測任務立項 火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