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二屆十六次常委會議 全國政協十二屆十六次常委會議
【記者手記】精準識別應更加實事求是
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第三專題的討論,圍繞“落實移民搬遷扶貧攻堅行動規劃,確保如期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展開,委員們話題比較集中具體,很多委員在交流中談出了相同的感受。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首先介紹了廣西的情況。“為了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廣西去年專門就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開展了‘回頭看’,25萬多名工作人員深入村、屯、戶,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的基本情況。按照家庭實際經濟狀況,結合8項實物指標,對每一戶貧困程度進行打分,達到60分的被認定為貧困戶進行建檔立卡。”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必要環節,但是真正站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高度認識,我們不僅應當重視如何切實幫助60分以上的貧困人口脫貧,也應當重視研究解決那些‘不及格’農戶該怎么辦。”陳際瓦分析,“按照8項實物指標,家里有吃財政飯的、家里在城鎮開有小商鋪的,有一輛價值幾萬元農用小車的,都不能算作貧困,但實際上這些農戶的經濟狀況,不見得比建檔立卡戶好到哪里去。”
長期在廣西從事扶貧工作的陳章良常委同樣熟悉這個情況,“60分的,我們幫助易地搬遷了,59分的、58分的,就要留在原來大山深處的貧困環境當中?其實貧困農村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相差并不大,這次沒有搬走的農戶,未來的日子可能更不好過,很快就會達到搬遷‘及格’標準,到那時我們再讓這部分人搬遷所花費的成本可能更大。”
“一個貧困村搬走60%的農戶,剩下的40%就傻眼了。一戶不能脫貧,就不能算作是全面脫貧,我們倡議國家應允許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在不適宜人居住生產的貧困地區,實施整村推進易地搬遷。”陳章良介紹說,“目前各地的顧慮在于實施整村推進,拿出資金幫助部分沒有被識別為貧困戶的家庭,就會涉嫌挪用扶貧款,面臨被審計的問題,各地干部不敢動這個念頭。”
來自湖南、陜西、貴州等省的常委們也都有深切感受,他們分別介紹了各省的好經驗、好做法。來自湘西的全國政協常委田嵐認為,精準識別應更加講求實事求是,“我們搞易地扶貧搬遷的前提是這些地方已經‘一方水土不能養育一方人’,不是說家里有一輛農用汽車就能克服土地貧瘠、生態惡化局面,在這個問題上應當講求‘生存條件先決’。”田嵐建議,應當先把這些地方的群眾易地搬遷下來,再進行精準識別,根據各家各戶的情況制定切實的幫扶措施。
李冬玉常委介紹了陜西開展這方面工作的經驗。陜西省此前就對生存條件較為惡劣、生態地質災害頻發的地區啟動易地搬遷,通過省屬國有企業投資組建扶貧開發公司,結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方面的資金支持幫扶農戶易地搬遷,“此番精準扶貧,符合建檔立卡條件的農戶通過扶貧資金搬下來,不符合條件的可以繼續以此前生態搬遷的標準一并搬走,從而實現整村推進。”(記者 廉維亮)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移民搬遷扶貧攻堅行動規劃 委員 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