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盛夏“路怒癥”頻發防“怒”讓心慢下來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也難免心煩氣躁。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理治療科主任唐登華近日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時指出,情緒與氣候有著密切關系,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大約有10%的人會莫名其妙地出現情緒和行為異常,“路怒癥”更容易爆發。
記者了解到,公安部相關數據顯示,因“路怒癥”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底,全國查處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違法搶行、強行違法占道行駛和不按規定讓行等“路怒”違法行為1.04億起。深圳交警部門曾征集了2000多人就“自己是不是路怒癥”進行了投票。結果顯示:認為自己有“路怒癥”的占57.6%;遇見過“路怒癥”的占71%,經常遇見“路怒癥”行為占21.1%;遇見“路怒癥”行為會反擊的占23.1%,看情況決定是否反擊的占46.9%。
專家指出,“路怒癥”的危害首先表現在增加人際摩擦和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還會影響到駕駛人的身心健康,增加疾病的發生概率。
司機常發火要找原因,“路怒癥”也是一種病
記者經查詢資料獲悉,“路怒癥”一詞最早起源于美國。1988年,美國洛杉磯電視臺報道了一系列城市高速公路發布的槍擊案時,第一次使用了“Road Rage”(路怒癥)這個詞?!奥放Y”也稱作“路躁癥”,是形容在交通阻塞的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甚至導致汽車或其他機動車駕駛人員有攻擊性或憤怒的行為。其常見表現主要有:開車罵人成常態;一點堵車或碰擦就有動手的沖動;開車時喜歡“斗氣”,以超過對方為榮……
美國心理學家Ed Denial 曾在一個復活節糖果實驗中,設定了不同的特定可控場景,讓1300個孩子去偷糖果或者錢。他發現很多孩子在一起時,以及不被要求告訴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時,這些孩子會偷更多的糖果和錢。偷得最少的是那些被安排單獨行動以及被要求告知身份信息的孩子。心理學家Jamie Madigan說,雖然匿名不會自動引發反社會行為,但會它使人變得更具攻擊性,失去自控。
人在開車時的環境就接近于匿名。司機各自躲在自己的車廂內,以至于把怒氣憋進嘴巴,發泄在行為上。司機被剝去了交流的能力,大家都只會做些雷同的動作,按喇叭、打手勢、閃車燈,所有的身份信息都簡化為一輛車的品牌。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化身為一個憤怒的司機。
唐登華解釋說,如今城市里到處都是人和車,這種環境會使人變得煩躁不安,一旦心理容量長期處于超載狀態,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社會問題。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張中發也指出,許多人平時彬彬有禮,但握上方向盤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很容易被激怒,嚴重時還會做出違法行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曾對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隨機選取900名司機進行調查,結果35%的司機稱自己屬于“路怒族”,在駕車時出現過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爭道搶行、連續鳴笛催促前車、甚至與其他駕駛人、行人發生肢體沖突等行為。
唐登華認為,過去我們習慣于將這些行為歸為素質問題,這種解釋忽視了心理因素,從心理學上講,“路怒癥”是一種病態,主要癥狀包括偏執狀態、強迫觀念、軀體化障礙等。比如人們常常會被自己突如其來的情緒控制,這些不可抑制的情緒會沖破大腦皮層理性思維的抑制,在大腦皮層下形成“短路”,直接引發攻擊或逃跑,這種短路現象常導致人們作出錯誤的選擇和沖動行為。
壓力大是“路怒癥”最大誘因,控制欲強的人最易“怒”
那么,“路怒癥”患者“怒”從何來?醫學界把“路怒癥”歸類為“陣發型暴怒障礙”;心理學家分析,“路怒”源于駕駛中面臨的各種壓力,生活中的不順也會成為誘因;法學專家則指出,違規駕駛、違法行為是點燃怒火的火星;也有人認為,“路怒癥”是規則意識不強必然導致的社會問題。在規則不被尊重的條件下,人們總會為打破規則尋找合理的理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做正面解釋,對別人的錯誤行為做負面解釋,由此產生“對己寬容”“對人苛刻”的矛盾心態,從而做出錯誤行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調查也表明,“路躁”情緒源于駕駛中面臨的各種壓力,比如交通擁堵、路況不佳、惡劣天氣、車輛事故、其他司機的野蠻駕駛行為等。同時,趕時間、睡眠不足、家庭糾紛、心情低落等也可能是路怒癥的誘因。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曾做過與“路怒癥”相關的研究,他們以一萬名司機為研究對象,發現其中5%到7%的人都是近期才開始表現出與“路怒癥”有關的暴躁癥狀。這項研究認為,“路怒癥”由“間歇性爆發性精神障礙”引起。“間歇性爆發性精神障礙”的特征是感到緊張、提心吊膽、沒有安全感,這類人需要被人喜歡和接納,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他們習慣夸大日常生活中的潛在危險,受到外界刺激時,情緒會失控,甚至會有變態的暴力行為。
張中發還指出,“路怒”情緒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交通違章及交通事故的增多,如果人長期處于“路怒”狀態,易怒的思維方式會形成一種習慣,使其在生活中也容易煩躁、發怒,嚴重的還會造成情緒障礙、抑郁、睡眠障礙、免疫力下降等負面影響。長期情緒壓抑,進而可能發展成為“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如果長期忽視“路怒”情緒,放任不理,會對司機駕駛行為造成不良后果,會導致“馬路殺手”成群出現,人們安全出行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在公共場所情緒失控往往是控制欲比較強的人,他們希望事情都按自己的想法實現。” 唐登華表示,現代生活的壓力大,是公共場所怒氣的最大來源。比如容易“路怒”的人通常認為自己被侵犯,因此對自己進行過度自我保護,從而造成自我情緒的控制力下降。尤其是一些對時間效率的要求較高,情緒較為緊張,在遇到因陌生人的不良行為阻礙了自己的時候,就容易引發憤怒。
唐登華強調,事實上,不僅在馬路上,機場、地鐵、商場等公共場所里也頻現“易怒族”。就“路怒”而言,“被侵犯”的駕駛員會把情緒轉移進車內,他們會把工作生活中的怨氣全發在一個陌生人身上,而不是身邊的熟人。
平息怒氣需保持好心態,治“路怒”要“阿Q精神”
今天,中國正加速駛入汽車社會,我們該如何應對“路怒癥”呢?專家們認為,在無法改變其他駕駛人員素質的情況下,防止“路怒癥”最切實的是做好自我心理調節,讓心情“慢下來”,具體解決“路怒癥”還需從以下方面著手:
1. 開車時要學會自我情緒調節,保持樂觀心態。唐登華說,在遇到插隊、別車等有意或無意的挑釁行為時,保持情緒淡定,只會對駕駛員有好處,避免進入爭吵、打斗甚至撞車的麻煩里去。山東中醫藥大學應用心理學專家胡霜還建議,不妨多換位思考,多為人家找點“借口”,想象人家是遇到了急事, 對對方多一分理解和包容,這樣心里就會好受多了。
2. 要做到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做到“安全出行,從我開始”。我們應熟稔道路駕駛規矩千萬條,安全永遠排在第一條;我們更應牢記:心寬路才寬,守規人才美。自覺置身于規則的約束下,每個人上路時都能做到“彬彬有禮”地開車,心里通暢了,就會發現行車也順暢了。
3. 不開“英雄車”“斗氣車”,不帶著情緒上路。張中發指出,遇到突發狀況時應時刻牢記安全為先的原則,有意識地減緩車速,讓情緒盡快“降溫”,避免急躁而做出沖動的行為。胡霜建議,駕駛人如果開車遇到“窩心事”,可以多做幾次深呼吸平息情緒;同時要學會放松,在擁堵的時候聽聽舒緩的音樂,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還有就是開窗,讓新鮮空氣進入車廂。此外,進行有規律的咀嚼動作,或將車停在路邊稍事休息,吹氣球、微笑等,都不失為緩解急躁情緒的小竅門。如果因家庭問題、工作壓力等原因而連續幾周有嚴重的情緒失控、食欲不振、失眠、焦躁不安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4. 合理安排好出行時間很必要。唐登華建議,駕駛者在每次出行前,需提前制定行車路線,將有可能遇到的堵車等時間都給予充分考慮,這樣就能把路上的時間預留充足,時間充裕了,自己心理上就能更從容一些,遇到堵車時就不會太著急。
5. 開大空調降降溫。張中發提醒,抑制“路怒癥”,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降低車內溫度,再喝些冰涼的飲料,尤其在夏天,車內溫度降低一點,情緒就會好一點,理性就會多一點。
6. 開車前清理一下車內,給自己一個美好的駕駛環境。唐登華指出,最好不要在后視鏡上掛小掛件,那樣會影響情緒;可以在車上放一張家人幸福的小照片,不開心時多看一看。對于新手來說,開車時旁邊的人最好少說話,不要在開車時刺激司機。
專家們最后提醒,“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后悔告終”,沖天怒氣之下,害人害己,更損害公序良俗,誰都不是贏家。金庸先生有句名言:“不生氣,就贏了”。贏,就贏在豁達的胸懷、包容的心態,贏在一個文明有序社會帶給人們的獲得感。
編輯:趙彥
關鍵詞:路怒癥 交通事故 路燥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