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商代玉器:象征性與裝飾性高度統一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其宗法禮制十分完備,玉器已成為帝王壟斷的珍寶,品種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飾及陳設用玉器。這些品種以禮器、圓雕人物最為珍貴,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為最上。圓雕動物及容器,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價值。因為人物、動物圓雕工藝難度大,又具有寫實的藝術特點,能反映當時的一些社會面貌,因此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科學價值。商代其他玉器以工具類、兵器類品種較多,工藝術平也有高下精粗之分,禮儀用具或兵器制作比較精細,器型也較優美,因而這類玉器也值得收藏。
玉虎形刻刀,商,高5.8cm,寬3.8cm,厚0.4cm
器為白玉質,但已沁為黃褐色。扁薄片狀的造型將一只扭頭卷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虎張口,用連續鉆孔的工藝制成口中的利齒。橢圓形眼,蘑菇狀角。胸前凸起一環形小穿,可供系掛。尾一側琢出一小尖刀,刀刃部兩面磨薄,使之兼具一定的實用功能。這件玉刻刀雖然外形似虎,但由于頭上有蘑菇狀角,所以也有人認為是龍與虎的結合體。
商代小型玉質刻刀多見,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而刀柄則是各類動物的造型,有獸形、龍形、魚形、蟬形、虎形等,大多有穿孔可系掛,使之成為可佩可用、美觀實用的玉飾品。
玉蟬形出牙環,商,外徑10.5cm,孔徑3.3cm,厚0.4cm
環玉質較雜,大體為白色。圓片狀,肉、好等徑。外沿有三個順時針方向且等距的蟬形出廓雕。此環造型樸拙,刀法簡練,俗稱璇璣式環。
商代(約公元前17世紀初~約前11世紀)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和墓葬的出土物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鉞、玉鏟和獸面紋柄形器。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時新出現的器形,器體極薄,應是禮儀用器。琢有陰線紋飾的七孔玉刀,長65厘米,寬 9.6厘米,厚不過0.1~0.4厘米;玉璋長48.1厘米,寬 7.8厘米。這類大型薄片器不堪實用,當別有用途。制造這種長而薄的玉器首先要從大塊原生璞玉上鋸片開料,此種作工尚不見于紅山文化玉器,與良渚文化玉琮之開剝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顯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術的進步。較大的柄形玉器,長17.1厘米,寬 1.8厘米,通體分為10節,其中兩節琢有獸面紋飾,精細光亮,以陽線表現目、口,似為殷墟獸面紋玉器之先聲。由此可知這時的玉器在開料、拋光等技術上比原始社會的制玉工藝有了一定的進步,并出現了新器形和新的裝飾手法。
玉獸首飾件,商,長4.5cm,寬2.6cm,厚1.5cm。清宮舊藏
此飾件呈梯形,上部凸雕獸首,大耳,環眼,嘴部向內勾卷,似鳥喙,獸首旁有陰線雕出的鷹翅及爪。飾件中部隆起似瓦面,下部似柄,有二道凸起的弦紋,底邊略寬,呈多棱狀。
與此玉飾件類似的一件作品出土于山東滕縣前掌大遺址,但凸雕的獸首已失。此件玉獸首飾件是目前發現的同類器中最完整的一件,且發現得較早,對研究此類玉飾的圖案內容、使用方式和加工工藝都有重要意義。
玉材產地據有經驗的玉工目驗,商玉中確有新疆和田玉,這樣就把和田玉器的歷史向前推到商代晚期。此外,尚有夷玉、獨山玉以及其他地方的彩石玉材,說明殷王室確實向方國“取玉”、“征玉”。
琢玉技藝
玉三牙璧,商,外徑15.2cm,內徑6.2cm,厚0.6cm
白玉質,玉料外圍有大片糖色,外緣已部分雞骨白化,并有黃褐色沁斑。器身呈扁平圓形,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中間有孔。璧外出三牙,呈旋轉狀,每牙上有四齒。
牙璧從新石器時代出現一直延續至兩周。對于牙璧的用途,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許多學者認為其為《尚書?舜典》里所說的“在璇璣玉衡,以齊其政”中的璇璣,為古代一種玉質觀測天象的天文儀器,所以長期以來將其定名為玉璇璣;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古代兵器或機械零件;還有學者傾向于其具有某種禮儀性質,非實用器,是一種神器。
⑤俏色玉器。巧妙地利用玉材不同的顏色, 設計、雕琢成某種器物,稱為巧作。俏色玉器的出現時間可能很早,成功之作應是小屯北帝乙、帝辛時代房子遺址內出土的玉鱉,背甲呈黑色,頭頸和腹部均呈灰白色。同出的俏色石鱉更為成功。
玉器用途
編輯:陳佳
關鍵詞:商代玉器 象征性與裝飾性 高度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