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郵票蘊藏哪些石油故事

2016年08月22日 16:51 |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分享到: 

第一張石油郵票為何國慶發行?

多打井多出油保家衛國

全國8臺鉆機、12萬噸年產量、不到10%自給——新中國成立初期,石油工業的“家底”和國家工業化建設宏偉藍圖相比,就像搬幾塊磚蓋高樓大廈。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中國貿易禁運和經濟制裁愈演愈烈,朝鮮上空戰云密布,抗美援朝戰爭需要大量油品。

石油,祖國需要石油。“多打井,多出油,保家衛國!”玉門油田職工發出吶喊。他們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連在一起,開始形成“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價值觀。石油人捐款購買了一架戰斗機支持抗美援朝,并命名為“石油工人號”。石油職工開創了冬季鉆井的先河,使老君廟油田的面積擴大了數平方公里,同時探得石油溝等多處含油構造。1950年到1952年間,玉門油田增加生產井30口,生產原油37.54萬噸,我國原油自給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

“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價值觀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1952年國慶發行了《偉大的祖國》(第二組)郵票,第三枚“石油工業”是新中國第一枚石油郵票,表現了玉門油田和煉油廠的景色。

此后,我國多次在國慶發行石油郵票。1955年《努力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第四枚“石油”郵票, 1964年《石油工業》套票,197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五周年》(二)三枚連印票中第一枚“工業學大慶”,198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油田·天池”郵票,都選擇了在國慶發行。

2

2部分國慶發行的石油郵票

你見過幾張地質勘探的郵票?

勘探當從戰略方向考慮

石油勘探,科學的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一個都不能少。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貧油論”盛行。1954年3月1日,康世恩邀請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做報告。李四光根據數十年來地質力學研究,根據他所建立的構造體系,特別是新華夏構造體系的觀點,做出中國天然石油蘊藏相當豐富的判斷。“可以從東北平原起,通過渤海灣,到華北平原,再往南到兩湖地區……著手摸底。”

廣泛的地質普查后,1958年2月27日,鄧小平在北京聽取了石油工業部匯報,提出“石油勘探工作,應當從戰略方向考慮問題”,把戰略、戰役和戰術三者結合起來。在建設西部天然石油基地的同時,把石油勘探的重點放到東部地區,不要“十個指頭一般齊”。

石油部迅速成立了東北、華北、鄂爾多斯、貴州4個石油勘探處,后又組建了松遼、華北石油勘探局,具有歷史意義的石油工業戰略東移拉開序幕。1959年至1964年,相繼發現吉林、大慶、華北、勝利、江漢、大港、遼河油田。

20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爆發,國際油價猛漲,國際社會正經歷著又一次“石油危機”,我國也面臨石油勘探頂層設計問題。當時我國陸地勘探基本分為東部、西部兩大戰略戰場,還有海洋勘探戰略戰場,勘探領域非常廣闊。1986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做出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決策。隨著東部油田穩定上產,塔里木石油會戰的展開,新疆、吐哈、長慶油田的不斷發展,石油工業呈現了繁榮的新局面。

2李四光

石油標語出現在其他行業郵票上?

走向全國的大慶精神

大慶油田的發現和建成,使我國基本實現了原油自給。1964年,毛澤東同志號召“工業學大慶”,與之一起走向全國的還有大慶精神。人民日報長篇通訊《大慶精神大慶人》寫道:人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談論著她,傳頌著她”。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大慶油田同樣受到沖擊。大慶職工高喊“大干社會主義有理!大干社會主義有功!大干社會主義光榮!大干了還要大干!”1974年提前完成喇嘛甸會戰,“四個大干”口號響徹全國。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五周年》(二)三枚連印票中第一枚就是“工業學大慶”。

1977年,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在大慶召開,指出,精神“是大慶取得偉大成績的力量源泉”。同年發行的《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和次年發行的《全國財貿學大慶學大寨會議》兩套郵票記錄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隨著工業學大慶的深入,大慶精神也逐漸走向全國。1976年《勝利完成第四個五年計劃》中“鋼鐵”“石油”兩枚郵票上都有“工業學大慶”標語。1978年發行《鋼鐵工業》郵票,其中一枚龍門吊車上有“工業學大慶”標語。

1981年,工業學大慶第17年,中共中央47號文件《關于工業學大慶問題的報告》肯定了大慶精神,并將大慶精神總結為“愛國、創業、求實、獻身”。

進入新世紀,大慶精神在共和國繼續生根開花。2011年人民日報推出“尋根”,把大慶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起,列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之一。

2工業學大慶郵票

郵票上出現最多的勞模形象是誰?

干事創業立標桿得名“鐵人”

王進喜,這個大家熟知的“鐵人”生前可能想不到,自己是出現在郵票上最多的勞模形象。

王進喜出身農家,兒時跟著父親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在玉門油礦當過童工。貧窮,磨煉了他的意志,養成了他剛毅倔強的性格。1950年,王進喜通過考核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在玉門油田,王進喜帶領貝烏5隊創月進尺全國鉆井紀錄,被譽為“鉆井闖將”;創年進尺全國鉆井紀錄,當選全國勞動模范。他主動請纓參加大慶石油會戰,苦干實干得名“鐵人”;帶領的標桿隊打斜了井照樣填,“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王進喜去世兩年后,1972年發行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郵票一枚,那是對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的時代楷模的肯定。

一個典型帶一片。大慶石油會戰時,“鐵人”披紅戴花,騎馬繞場走向主席臺,“向鐵人學習,人人爭做鐵人!”大慶石油會戰職工萬人齊聲回應,并靠苦干實干贏得會戰勝利,樹起“大慶紅旗”。1974年發行《大慶紅旗》套票,第一枚就是“鐵人——王進喜”,王進喜身后是無數石油產業工人。

1977年王進喜第三次出現在郵票上。《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志逝世一周年》第三枚“敬愛的周總理接見石油戰線先進代表”,記錄了周恩來總理與王進喜親切握手的時刻。

2王進喜郵票,上組圖為《大慶紅旗》

石油郵票為何運油做主圖?

苦干實干打贏運輸戰

1955年發行的《努力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郵票第四枚為“石油”。與第一枚石油郵票油田、煉油廠的畫面不同,這枚郵票以原油運輸為主圖、井架為背景。這樣設計背后有什么故事?

運輸曾是石油工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1952年,玉門原油產量14萬噸,除一小部分自煉外,大部分要運到沿海幾個煉油廠加工。當時離玉門最近的火車站在600多公里外的蘭州,需要用汽車把原油運到火車站。

石油師轉業后,三團承擔起原油東運的任務。當時,汽車是稀罕物,會開汽車的人更少。為了讓轉業官兵盡快學會開車,平均每臺教練車竟配了30多名學員,不能上車就模擬練習,有人甚至睡夢中還在練加減擋。1285人參加培訓,1226人一次考取了駕駛執照。

從玉門到蘭州,沿河西走廊的運油路基礎設施薄弱、路況差,有的地方甚至因為運油專門整修才能通過。冬天,風沙彌漫寒氣逼人,夏天,駕駛室悶熱得像蒸籠一樣。途中食宿同樣困難重重,有時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帳篷里、睡在鐵板上,碰到寒冷天氣,早上起來鐵板都結著薄冰。餓了填口干糧,吃沒油鹽的飯菜也是常有的事。

從1953年11月到1955年年底,共東運16.6萬噸原油,石油人打勝了新中國成立后石油運輸第一仗,被余秋里贊為“拖不垮、打不爛的石油運輸野戰軍”。郵票上的原油運輸,記錄了這段歷史,凝結著石油人苦干實干的汗水淚水,閃耀著“石油精神”的光芒。

2運油為主圖的石油郵票

為何1964年發行兩套石油石化郵票?

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1964年發行了我國第一套石油套票《石油工業》,全套五枚;同年年底發行了石油化工郵票《化學工業》,全套六枚。這一年發生了啥事,竟同時發行了石油石化兩套郵票?

事情得從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油說起。松遼盆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給了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希望。“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石油人“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次年4月,大慶石油會戰拉開序幕。大慶石油會戰初期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和矛盾。石油人靠“兩論”起家,“兩分法”前進,用行動向世人展示了精神的力量。大慶石油人用1年探明了油田儲量,用3年就建成了大油田,1963年大慶原油產量達430萬噸,占全國石油產量的51%。年底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宣布:“中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

與大慶石油會戰同期建設的還有大慶年300萬噸煉油廠。1963年11月6日,中國自己設計、自己制造設備、自己施工建設的第一套大型煉油裝置常減壓裝置一次試運成功,并生產出了合格產品,當月23日,第二套煉油裝置熱裂化裝置順利投產。當年年底,國務院批準第二期增加年15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

與國家能源安全息息相關,與人民福祉息息相關,石油事業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同一年發行一套石油套票和一套石化套票,是肯定也是鼓勵。

41964年發行兩套石油郵票,上圖為《石油》,下圖為《化學工業》

鉆井隊也能登上“國家名片”?

血戰火海的英模團隊

關心石油工業發展史的人,或多或少對32111鉆井隊有所了解。這個英雄集體,是我國計劃經濟時代與大慶、大寨齊名的英模團隊,他們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血戰火海,保住了天然氣井,保住了天然氣田。然而人們可能不了解,黨員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66年6月22日1時,32111鉆井隊在進行合江塘河一號井投產前的最后一項工作關井測壓時發生事故,形成了寬50多米、高30多米的火海。

在現場工作的礦區黨委委員、副指揮兼總工程師張仲珉身負重傷,對前去救他的同志說:“莫要管我,快關三號閘門。”看守壓力表的鉆工羅華太、看守二號閘門的鉆工王祖明,前赴后繼沖上去,堅守崗位直到停止呼吸。副指導員雷洪炳先后四次沖進火海。共產黨員、鉆井隊司機助手吳仲啟率先沖向四號、五號車,欲打開電動開關抽水滅火,不幸被一股從背后噴來的大火襲倒,變成“火人”壯烈犧牲。副司鉆張永慶、司鉆王平,奔上去想緊急關上三號、四號閘閥,卻在大火中沒掙扎幾下就倒下了。青年工人王友發和徐光益等10多人頂著一床床濕棉被,義無反顧地沖入火海,向火口堵去……經過30分鐘的生死搏斗,32111鉆井隊的英雄撲滅了沖天大火,保住了氣井。搶險中6人犧牲、22人負傷。

為了紀念滅火英雄,1967年發行《向32111英雄鉆井隊學習》郵票。這也是最后一套“紀”字頭紀念郵票。

232111鉆井隊郵票

為何1978年發行一套石油郵票?

原油產量過億噸的里程碑

20世紀70年代末是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段時間。

1977年,全國原油產量9363萬噸,居世界第十位。而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前,全國原油年產量僅為1454萬噸。百萬石油職工頂著“文革”的壓力,建設好大慶油田等已有油田,又陸續在江漢、長慶、遼河、吉林、江蘇、河南、任丘、東濮等新區開展石油會戰,原油產量以平均每年遞增18.6%的速度持續增長,創造了歷史的奇跡。

為了肯定石油工業取得的成績,1978年1月發行《發展中的石油工業》郵票,包括鉆機整體搬家、采油、油田建設、煉油、輸油、海上鉆探六枚郵票。

同年3月,石油化學工業部撤銷,分別成立石油部、化工部,石油工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史時期。這一年,大慶自1976年原油年產量達到5030萬噸后,實現高產穩產;勝利油田原油年產量達到1946萬噸,成為全國第二大油田;任丘油田開展石油會戰兩年來,產量快速上升,位列全國油老三;克拉瑪依油田綜合挖潛,產量比“文革”前翻了兩番。

1978年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04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八大產油國。這之后,石油工業開始在改革開放中闊步前進,石油郵票也越來越多,玉門、大慶、克拉瑪依、勝利油田,四川天然氣田以及齊魯30萬噸乙烯、儀征化纖聯合公司、烏魯木齊石化總廠、海洋石油、西氣東輸等先后登上了“國家名片”。

改革開放后部分石油郵票:

3

4

51978年發行的《發展中的石油工業》

編輯:陳佳

關鍵詞:郵票蘊藏 哪些石油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