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羅一民:繁榮文藝也需要用好市場政府兩只手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最核心問題,一方面通過政府主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創新體制轉換機制,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最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三五”規劃對于如何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筆者以為,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好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體制性障礙,切實處理好微觀性市場主體的發展與宏觀性文化體制的完善,既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又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這就需要一方面通過政府主導、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最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重塑市場主體。以培育合格文化市場主體為目標,繼續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深化拓展出版、發行、影視、演藝等領域改革成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切實提高導向把控、資本運作和市場經營能力。要著力把轉企改制與資源整合、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結合起來,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使之盡快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和文化領域的戰略投資者,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要像經濟領域那樣,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采取“非禁即入”方式,通過產權轉換、共同開發、參與投資、購買服務等多種渠道,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助推公共文化的內容豐富以及社會化服務水平的提升。
完善市場體系。加強文化產品市場建設,加快建立有利于文化工作者各盡其才、各得其所,優秀文化產品不斷涌現的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文化發展的活力,解放文化生產力,切實改變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要培育文化消費市場,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將文化供給和文化消費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對優化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完善文化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程度。要推行知識產權代理、市場開發、市場調查、信息提供、法律咨詢等專業化服務。要培育和規范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文化市場,大力培育和開拓農村文化市場。要培育文化市場競爭主體,構建文化市場準入退出機制,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和綜合執法力度,增強文化主體的活力,促進公共文化和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改善宏觀管理。探索建立新形勢下黨委領導有力、政府管理有效、調控適度、運行有序、管人管事管資產相結合的宏觀管理體系,確保職責明確、反應靈敏、運轉有序、統一高效,從而切實提高文化宏觀管理能力,實現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對偏重于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產品,應當以黨委有關部門為管理主體,運用政策指導、問題探討、思想引領、機制建設等方法加強管理,既要防止出現管得過細過死的現象,又要避免大而化之、疏忽輕視的局面。對于具有很強商品價值屬性的文化產品,應由政府有關部門作為管理主體,運用市場監管、行政執法、政策扶持等手段,注意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運用市場調節手段引導優秀文化產品的生產,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在遵照法人治理結構管理文化單位的同時,黨委要對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重大人事變革和重大決策制度實行調控。要加快文化立法,著力完備文化法律體系,實現宏觀管理的法治化。
轉變政府職能。政府對文化領域的管理應當是宏觀管理,即主要體現在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宏觀方面。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要在健全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的基礎上,著力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格局。政府管理的公共文化資金、項目、服務應該向社會組織開放,使它們真正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來。在文化產業領域,要進一步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強化政府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從速構建文化內容監管機制,引導市場行業主體自律,全面推進管理服務機制轉型。要努力改進文化管理方式,創新文化管理手段,真正實現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轉變,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提高文化行政管理效能。(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羅一民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