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人物志人物志
李娜:新工筆是另一種形式的回望傳統
從圖示語言、媒介材質到畫面營造、觀念表達,新工筆都走出了新的形式和方向。但顯而易見的是,新工筆不是傳統繪畫的退場,而是以“迂回”或者更為多樣的視角來“回望”傳統。傳統繪畫的精神難以割裂,也正因如此,新工筆才呈現出更深層次的觀念表達與審美意味。對此,青年藝術家李娜有著清晰的認識,并且這種觀念一直貫穿在她的創作脈絡中。
《大圣5》 142×40cm 2016年 紙本綜合
《彘》 115×40cm 2015年 紙本綜合
《逝去的風景1》 50×90cm 2015年 紙本綜合
李娜
從晚宴系列、桃花源系列、漫游者系列,再到大圣系列、游園驚夢系列、逝去的風景系列,李娜一直在尋找內心理想的桃花源。她的作品強調“觀看”的敘事性,那些極盡工細的場景刻畫、擬人化的動物神情,仿佛在努力訴說著什么,這種開放性的敘事風格流露出一種戲劇般的張力。
綜觀李娜的創作,不乏歐式椅、吊燈、花紋、皇冠等歐式元素和蕾絲、高跟鞋等女性元素的出現,她似乎在尋求一種東西方文化的對話,其間還夾雜著女性視角對世界的“觀看”,暗含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和諧化的“沖突”還不止于此。在她的畫面中,蜥蜴、貓頭鷹與青蛙、鸚鵡、猴子等寓意吉祥的動物在同一情境中的并置,也是對文化差異和沖突的一種思索,但這種沖突或碰撞是柔和的、含蓄的,具有一種似是而非的真實。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材料與表現工作室的她,對于媒介的運用更為大膽,不斷嘗試金屬材料與礦物顏料的結合。在李娜看來,材料只是表現途徑,通過對繪畫材料的探索與駕馭,能夠更好地表達創作意圖,實現作品的時代特征與美感。
李娜以往的創作,更注重表現某個場景或者生活的片段,但近年來隨著創作的不斷深入,逐漸轉向自然和傳統文化。李娜意識到,傳統文化和東方精神是每個中國藝術家骨子里深埋的東西,就像烙印一樣印刻在血液里。但如何找到一個契合點,將東方精神賦予時代性的表述,就顯得尤為重要。
帶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李娜開始了她的創作轉型。李娜最新創作的“逝去的風景”系列,首先將場景從“室內”轉向自然,這種宏觀開闊的視角給她的創作帶來更多可能,她將動物融入中國山水的圖式中,用獨有的語言形式重新闡釋傳統的文化經典。《山海經》引起李娜濃厚的興趣,書中所描述的景象、神話、怪獸等給她無限的遐想和創作靈感,她試圖將傳統的古典題材進行時代性的表述,站在傳統的基石上表達當代的態度,這正是李娜的作品想要去表達和實現的。
人物對話
北京商報:如何看待您的創作系列中的階段性變化,比如從早期的歐洲元素、女性元素,到東方元素、傳統文化元素的回歸?
李娜:我的創作是自然發生、相互關聯的一個過程。“晚宴系列”創作內容上描繪了很多具有歐洲元素和富有女性特征的物象,看似生活的瑣碎與不經意卻是我刻意的經營。“漫游者系列”和“變色記系列”以表現變色龍為主,變色龍是一種頗具人性的生命,我想表現的變色龍,有一種人性化的暗示隱含其中。“桃花源系列”更多關注內心對美好的向往與對幸福的渴望。2015年之后,開始更多關注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因為傳統能帶來更多的靈感。
北京商報:新工筆繪畫更加注重技法和畫面營造,觀念表達是有所退場的,或隱含的,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李娜:現在的藝術形式、媒介手段的界限已經模糊,青年藝術家對當下有新的感受,創作上必然有更多的嘗試和改變。更加注重技法和畫面營造,我認為這是創作的回歸。以我來說,傳統的繪畫技法是從小就臨習的,創作上新的變化以及觀念表達的方式,源自對當下生活的感受。比如今年的創作以“山海經系列”為主,目前想做的就是具有當代東方精神的作品。
北京商報:如何看待新工筆的當代性?
李娜:在我看來,能與當下時代發生關系的作品就是當代藝術作品,更加具有時代性,更多是討論生存、人性、關系自由等社會問題,更多地與社會發生關系。當代藝術作品不局限于材料和表現方式,更多地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手段,展覽空間的布置上也更關注整體的空間效果,在觀看和體驗感上具有更多的參與性。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娜 新工筆 回望傳統 傳統繪畫 青年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