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以郵票為畫筆的藝術品 存在多年要損毀許多郵票
郵票剪貼畫,又稱郵票拼貼畫、郵票貼畫、郵票剪貼等,在《中國集郵大辭典》中,其釋義為:“郵票剪貼畫(Stamp clip and paste):用多枚郵票剪貼而成的圖畫。是集郵工藝品。制作時,利用郵票上的色彩或圖案拼貼成一幅事先設計好的圖畫。這種藝術形式已有多年歷史,但因其要損毀許多新舊郵票,所以一般不宜提倡。”
不管嚴肅的集郵者們怎么評價郵票剪貼畫對郵票的“損害”,事實是,這一藝術形式已存在了100多年,并且至今在世界各地都不乏擁躉。在這個圈子 里,甚至有人稱它是“環保藝術品”。因為這一“藝術再創作”把郵票與藝術創作融合在一起,老少咸宜,比集郵詩詞、集郵繪畫等更富有挑戰性和獨創性,并且其 原材料主要是廢舊郵票或廉價的新郵票,遠比那些成本高昂的藝術創作門類更加“接地氣”。
在日本有不少郵票剪貼畫創作者。從2003年開始,日本郵趣協會的郵票博物館每年都舉辦一屆競賽活動,并將其中的郵票剪貼畫優秀作品收錄進《切手はり絵コンテスト作品集》(《郵票毛筆大賽作品集》)。
在我國,郵票剪貼畫創始于上世紀初。時至今日,各種拍賣會上的郵票剪貼畫,也絕大部分出自民國時期。有記載的郵票剪貼畫首創者為舊軍閥曹錕的秘書高冷香。他搜集了很多外國郵票,閑時喜歡用五顏六色的郵票進行剪拼貼畫,形成了一門獨特的貼畫技藝。
集郵家薛少棠(1919-2006,河北武清人)12歲師從高冷香,學習國畫和郵票剪貼畫。移居臺灣后,1961年曾剪貼巨幅壽星郵票畫為蔣介 石祝壽,同年還在高雄和臺北兩地舉辦了郵票拼貼畫展覽,同時展出高冷香遺作兩幅。僑居瑞士后,他曾三次在日內瓦舉辦個人郵票貼畫展,其中很多作品被國外收 藏家購藏。1979年2月,美國《生活》雜志以三大頁彩色照片介紹了薛少棠的動物系列郵票剪貼畫,讓中國郵票貼畫技藝在歐美大放異彩。
在鎮江市2006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中,即有“郵票拼貼畫”一項。其代表性傳承人為韓榮慶(1944年出生,江蘇丹陽人)。韓榮慶從小善畫喜貼,在借鑒民間布貼畫、麥秸畫技藝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試驗,初步掌握了郵票拼貼畫技巧。其四幅 “西廂記”組畫在1984年第8期《集郵》雜志封底發表后,為薛少棠所賞識。薛于1986年11月從瑞士趕赴丹陽,上門收韓為徒。在薛的言傳身教下,韓榮慶的郵票拼貼畫技藝日臻成熟,創作精品日豐,作品多次獲國際國內金獎。1995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一級工藝美術家”稱號。
就大陸而言,郵票剪貼畫以武漢較為著名,上海、江浙等地亦有生產。武漢的郵票剪貼畫,由吳江在上世紀20年代所首創。他先在素色綾面上設計圖 稿,然后根據題材和造型需要,從千百種郵票中選取符合色彩和構圖的部分,經剪裁、拼接而成。吳江一生共創作了1000多幅郵票剪貼畫,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 術展覽并出口,其形式包括有書簽、賀年片和各種大、中、小型郵票剪貼畫。
1983年1月18日,在為湖北省暨武漢市集郵協會成立而舉辦的郵展上,吳江曾展示了他的多幅郵票剪貼畫作品。但由于被當時幾位湖北老集郵家叱為“毀郵”,得不到集郵界的認可,致使這一褒貶不一的藝術形式,沒有在武漢地區得到重視和光大,現留傳下來的其郵票剪貼畫作品也很少。上世紀80年代前 后,活躍在武漢郵票剪貼畫界的作者還有呂凱、張麗等人。吳江的郵票貼畫技藝,后由其侄吳仲濤繼承和發揚,是當代武漢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
編輯:陳佳
關鍵詞:以郵票為畫筆的藝術品 存在多年 要損毀許多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