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農業部在100個縣試點"糧改飼" 農民增收入

2016年09月20日 08:41 | 作者:馮 華 劉 瑞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農業部在全國100個縣試點“糧改飼”

糧變肉 草變乳 農民增收入

這幾天,王金洲家的玉米收獲了。

今年玉米行情不好,王金洲很慶幸:“幸虧我及時改種了青貯玉米,還和一家奶牛養殖場簽了訂單合同,銷路不愁,價格也合理,今年的收入還是有保障的!”

從去年開始,農業部在全國30個縣試點“糧改飼”,以全株青貯玉米為重點,推進草畜配套。今年又進一步擴大試點,增加到100個縣。王金洲所在的寧夏銀川永寧縣,就是試點地區。從種糧食到種飼料,為啥要這么改?這樣做會不會影響糧食安全?又將對農業結構調整產生什么影響?

讓單純的糧倉變成“糧倉+奶罐+肉庫”

近年來,我國糧食形勢出現新變化,在連年豐收的同時,糧食庫存量、進口量也同時增長,糧食生產結構尤其是玉米面臨調整。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增加了1.99億畝,其中玉米就增加了1.95億畝;玉米產量從1.16億噸增長到2.25億噸。玉米為糧食增產作出貢獻,同時也帶來巨大的階段性庫存壓力。

一方面是玉米供求過剩,面臨調整;另一方面是我國優質飼料缺乏,每年需要大量進口。

據統計,每年我國玉米消費量的60%以上都用作飼料,但傳統的飼喂方式是將玉米籽粒和秸稈分開處理;全株青貯玉米,則是將玉米籽粒與秸稈一起制作成青貯飼料。與全株青貯玉米相比,傳統飼喂方式提供的營養物質總量和生產效率都低了不少。

從種養業區域布局看,目前草食畜牧業主產區很大一部分與我國玉米等糧食主產區相吻合,也與我國調減玉米種植的“鐮刀彎”區域有很大重合。在這些地區發展全株青貯玉米,可以有效減少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優質飼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農業部開展“糧改飼”試點,主要引導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同時也因地制宜,在適合種優質牧草的地區推廣牧草,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2015年“糧改飼”試點計劃種植150萬畝,實際落實286萬畝,收儲優質飼草料995萬噸,超出預期目標將近1倍。

“通過種養加的緊密結合,飼料糧就地轉化,讓‘糧變肉’‘草變乳’,實現過腹增值,這是農業領域‘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重要措施。”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表示。

對于糧食安全問題,專家表示,廣義的糧食安全必須考慮到畜牧業飼料。由于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很大調整,居民對肉、蛋、奶的消費量更高,也就意味著對飼料的需求更高。因此,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不會削弱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據了解,今年“糧改飼”試點范圍將擴大到整個“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17個省區,目標任務增加到600萬畝。

一畝地多收300多元,避免秸稈焚燒

“其實以前種的普通玉米,收獲之后很大一部分也都進了飼料加工廠,但跟全株青貯玉米相比,效果差了很多,效率也低。”王金洲是永寧縣李俊鎮李俊村的農民,流轉了1033畝土地。他告訴記者,普通玉米收完后還要經過脫粒、晾曬才能出售,像他這樣的種糧大戶,必須找大片的晾曬場,前后得折騰兩個月。

“全株青貯玉米就省事多了,收獲時奶牛養殖場的人直接開著大型收割機就來了,收完了運走制作青貯飼料,1000畝地5天就搞定。”王金洲說。

奶牛養殖場也覺得很劃算。跟王金洲簽訂合同的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春英奶牛合作社社長陳偉說:“多吃優質的青貯飼料,能夠提高奶牛的消化率,產奶量更高。我們的奶牛以前一天產奶25公斤左右,現在一天產奶33公斤,奶牛單產提高了30%。”

寧夏農牧廳畜牧局局長羅曉瑜詳細列舉了“糧改飼”的好處:與原來的籽粒玉米收割相比,全株青貯玉米的工作環節減少,收割費用降低。種植戶的收入每畝普遍增加了兩三百元;養殖戶也受益,奶牛產奶量提高,肉牛、肉羊的增重也很明顯。“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肉牛日增重300多克,肉羊日增重50克,肉的品質也有很大提升。”

除了經濟效益外,全株青貯玉米的生態效益也很明顯。玉米全株青貯,不僅不用考慮秸稈的二次收貯問題,還避免了秸稈焚燒引起的環境問題。

據農業部對去年試點地區的統計,試點地區全株青貯玉米平均畝產3.5噸,每噸收購均價410元,每畝地收入1435元,比種植籽實玉米增收335元,轉變玉米利用方式,也減輕了玉米收儲壓力;奶牛規模養殖場全面普及全株青貯玉米,奶牛日均產奶量增加3公斤,成母牛平均單產達到8噸,生產1噸牛奶節約飼料成本300元,乳蛋白等質量指標也明顯提高;肉牛飼喂全株青貯飼料,每出欄一頭節約飼料成本近1000元。

要尊重農民意愿,提高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

采訪中多位專家表示,我國推進“糧改飼”面臨難得的機遇。《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提出,到2020年飼草料面積發展到9500萬畝,其中青貯玉米面積要達到2500萬畝。但是,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還有不少難題待解。

“全株青貯玉米的收獲對農業機械設備的要求很高,由于是將籽粒與秸稈一起收,往往要有對籽粒的‘揉搓”功能,這樣的大型農機,一般價格都在100萬元上下,普通農戶根本吃不消,必須通過專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來解決。”羅曉瑜說。

此外,青貯飼料對技術也有一定要求。“全株玉米收獲后還要發酵處理,這個技術也有門檻,操作不當就會發酵失敗,造成浪費。”羅曉瑜建議,在“糧改飼”的推廣中,必須加強技術指導、創新服務模式,增強科技支撐能力。

在補貼資金層面,地方呼吁能夠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改進補貼方式。目前,國家財政給予每個試點縣每年平均補助資金1000萬元,實施周期是3年。在補貼標準上,寧夏糧改飼各試點區縣的收貯補貼標準區別很大。“這是由于我們各個縣的養殖規模不同,所以有的地方一噸飼草料補貼22元,有的地方補貼50元,會讓百姓對政策有所誤解。”羅曉瑜說。

推廣“糧改飼”,最關鍵的還是農民的接受程度。基層的畜牧干部表示,“糧改飼”必須尊重農民意愿,政府只能引導。有的地方實施起來有難度,一方面是因為農民受種植觀念影響不愿意把土地調整出來種草,另一方面是種糧有補貼還有收益,種草后效益并不能馬上體現。

馬有祥認為,要調動農民發展“糧改飼”的積極性,必須從提高飼草料生產和利用效率入手,建基地、創模式,進一步穩定“糧改飼”的收益,讓農民得到實惠。同時,進一步培育發展飼草料生產性服務組織,扶持一批商業化飼草飼料種植、加工、銷售、物流等大型企業,促進產業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0日 02 版)

編輯:曾珂

關鍵詞:糧改飼 農業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