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12小時看130位病人”呼喚急診分級落地
據新京報報道,國慶當天,武警總院急救醫學中心診療室醫生葉慧芳的接待記錄上顯示,她一天共看了約130位病人。從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國武警總醫院急診科室,葉慧芳一做就是十年。每到節假日,急診科醫生都要輪流值班。
當醫生辛苦,當急診醫生更辛苦,這是不爭的事實。顯然,“12小時看130位病人”的急診不該是常態。因為這有損醫生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病人的康復。是什么造成了“12小時看130位病人”的“病態急診”?
數據顯示,目前醫院急診科的患者中,70%-80%并不需要利用大醫院的急診資源;北京急救中心出車搶救的病人中,只有15%-20%真正需要急救。國家衛計委出臺的《需要緊急救治的急危重傷病標準及診療規范》明確道,急診救治范圍主要為瀕危和危重病人,包括無呼吸無脈搏病人,急性意識障礙病人,或可能導致嚴重致殘者。就此看,醫院要嚴格實施急診分級,減輕急診壓力。
“12小時看130位病人”同時也表明分級診療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小醫院”并沒有得到落實。如果連看個咳嗽也要去看大醫院的急診,自然導致大醫院急診擁塞。提高社區醫院的服務質量,推出節假日和夜間的普通門診服務等,或可將患者分流出去。
急診不急,這在大醫院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一些醫院也在踐行著急診分級,但總體效果不佳。不過,站在病人的角度看,要推行急診分級,還需要醫院做細服務工作,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換言之,當患者的看病訴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了,“病態急診”才能徹底解決。
□前溪(職員)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急診 12小時看130位病人 急診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