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品的電商之路應該怎么走
2015年《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顯示,中國大陸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繼續下滑,但超高端市場(成交價格在50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 的拍品數量則同比上年增加超過200%。
雖然市場整體略有下滑,但不可否認藝術品催生了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其中藝術品電商是離行業最近的一方。因為藝術品具有特殊性,本文特別指出了藝術品電商急需解決的三大問題:摸索新的在線發展模式,做起閉環,建立藝術品大數據,并給出了三個解決方案。
藝術品電商,就像藝術品本身一樣,在一個普通人并不熟悉的角落里孤芳自賞,艱難成長。而我覺得在線上售賣藝術品的思路是錯的,因為成交的閉環做不起來。
原因之一,藝術品不標準化
嚴格說來,藝術最不適合做商品,因為藝術太不標準化了。如果把藝術標準化就成了工藝品,也就不是藝術品電商的范疇了。藝術品都和藝術家本身聯系在一起,對一件藝術品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一個藝術家在業內的知名度很響,即使不是特別喜歡他的觀賞者,也會覺得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東西。而問題就是很少能拿到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放在線上公開拍賣。淘寶拍賣雖然成交金額在所有的藝術電商里排名靠前,但基本上較多的是拍賣一些文物或者手工藝品,可以說是相對標準化和去個性化的藝術品。
原因之二,線上交易存在風險
線上成交的風險即使能網羅到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放到線上售賣或者拍賣,也沒有人敢直接下單。比如放一個草間彌生的南瓜上去,開價50萬歐元,我即使有錢任性,也非常喜歡,但我敢買嗎?更不用說真假難辨的書畫作品。即使從藝術品的鑒定、保險、物流等關節上做到系統上的保障,也很難一下子改變傳統藝術品成交的方式和觀念。
原因之三,收藏藝術品的群體在哪里
我的一個藝術家朋友說,現在有能力收藏藝術品的,基本上是一些企業家或者官員。而這些人是沒有習慣來線上購買藝術品的。而作為網生代的中間力量,80后90后們是否有財務能力以及鑒賞能力來購買藝術品,這個問題的解答是不言而喻的。我并不完全認為因為教育的問題使得年輕人不會鑒賞藝術品,這當然是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如果你要去做藝術品的電商,你當然不能期待過了今天,年輕人都一下子接受了很好的藝術品鑒賞的教育了。
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商人(而不是一個藝術家),你要么找到這些收藏藝術品的成功者們,把他們從線下轉到線上。要么,就去尋找適合現在年輕人品味的藝術品。而藝術教育那是一個長期的事,等人們都有了品味和財力再去做藝術品電商,聽上去就不太靠譜。傳統的藝術品交易市場都是在線下進行的,今天我們要做藝術品電商,是否也能借鑒其他行業O2O的經驗,去“改造”一下這個行業,而不是代替這個因為商品的特殊性而極為特殊的行業。
嘗試一,和蘋果相反,藝術品可以線上體驗,線下成交
其實我們要做的是藝術品行業的信息化工作。
和蘋果店的做法相反,但思路一致。蘋果是把線下店當成體驗店來做的,用戶在商店里身臨其境的看到和體驗各種蘋果產品,然后回家去網上購買。我覺得藝術品電商可以反過來做:就是在線上體驗,線下成交。比如書畫可以看做是“印刷”行業,線上的體驗可以做的很好。
借鑒眾多行業O2O的做法,把這個線下行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信息化,比如把全國的畫廊信息化掉。給畫廊老板一個后臺,上傳畫廊作品、作者等信息,實時更新。這樣所有人都能看到每個畫廊的作品和作者信息。當然這個工作肯定不好做,但是這也是幾乎所有線下行業O2O化的必經之路:要經過漫長和艱苦的地推工作把行業的信息化工作先做起來,比如餐飲行業先把餐廳的信息放到互聯網上供顧客查閱。當然在當下的環境下,信息化的速度會快很多,畢竟互聯網無論在觀念還是在基礎設施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線上有個詳細的瀏覽之后,潛在購買者可以去線下畫廊具體交涉交易的事情。
再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現在故宮在做一些故宮藏品的信息化工作,把某個作品做成APP,供所有人下載觀看和了解。當然它的目的不是做藝術品電商,但也可以看做是藝術品互聯網化的一種很好的嘗試。比如最近推出的《韓熙載夜宴圖》APP。每個人如果都能這樣詳盡的看到藝術品的信息,相信肯定會起到給線下交易帶來推動的作用。
嘗試二,拓展線下購買人群,讓年輕人買年輕人的藝術品
這其實也類似O2O線下地推的工作。拿餐飲O2O來舉例,就是開拓適合年輕人消費的餐廳,讓餐廳互聯網化更容易。
一方面我們期待年輕人的品味能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嘗試去獲取一些符合年輕人審美口味的藝術品。一談到藝術品每個人都覺得很高大上,并不是誰都有能力收藏,即使是一個品味非常好的人,如果他沒財力,那也只能望洋興嘆。
所以我覺得一方面藝術品要年輕化,另一方面也要人能買的起。流行文化是一個方向,不那么嚴肅的藝術品,具備更多的娛樂精神。也不能說這就沒品位,比如奈良美智的作品深受年輕人喜歡,也影響了不少年輕的藝術家,你也不能說它就沒品位。還有漫畫風格的作品等等。
借用年輕人的話說:藝術品電商,不能端著。
我想到院校。比如中國美院每年都會舉辦畢業展,那些學生的作品不乏有意思的藝術品,學生也期望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而且價格也肯定不會像知名藝術家那般貴,很有可能你我都能買得起。還有學生們平時的作品,比如課上制作的一個陶瓷,創作的一幅油畫等等。如果你去學校提出要購買學生平時做的這些東西,他們肯定很樂意。
藝術品都是要和藝術家相關才會有價值,因為藝術就是私人的以及人性的,需要打上個人的標簽。院校的學生們沒有名氣,但是可以依托院校的知名度來提高整體的質量感以及可信度。比如中國美院,中央美院等等,在中國也不在少數。讓美院的學生有一個工具或平臺可以展示和售賣自己的作品,這些年輕人肯定會很樂意。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我收回文章最開始的那句話,藝術品電商在線上還是可以走通的。
嘗試三,最后說說藝術品衍生品
這個就很像電影院靠賣爆米花賺錢,打車軟件靠專車服務賺錢一樣,往大了說也可以看成是建立一個行業的生態系統。
藝術衍生品不太像純藝術,因為純藝術不具備實用的功能(當然也不能說一把包豪斯風格的椅子就不是藝術品,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但衍生品的市場巨大,這個毋庸置疑。比如手機殼,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印上去就增加了產品的趣味性和個性。再比如抱枕、圍巾等等居家用品。只是一旦藝術品實用化了之后,將面對的是激烈的商品競爭,你從藝術家的天堂一下子跌落到了商品的地域里。比如假如你做一個印有自己作品的抱枕,我也不一定會買,因為市場上有更好的選擇:我可以找到到一個印有畢加索畫作的抱枕。但是毫無疑問的是,藝術品實用化后更具備交易條件了。
這要看創意和創造力。把實用的東西做成藝術品,這也是商品文化發展的方向。反觀日本歐洲等國家在商品上下的藝術功力,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去提高,也意味著潛在的市場。人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商品的要求越來越精致,也會帶動藝術品電商的發展。現在有一些做的還不錯的平臺,比如暖島,比如豆瓣的東西,都在朝此方向發展。因為人們購買的不僅僅是一個商品,同時也代表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編輯:陳佳
關鍵詞:藝術品 電商之路 應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