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大漠戈壁崛起“小紅果”
青海省政協助力提升枸杞產業市場競爭力
人民政協網西寧10月14日電 “由于品牌意識不強,各地注冊的品牌多而雜亂,品牌認知度低,沒有形成有集聚效應和影響力的‘柴達木枸杞’品牌。”近日,青海省政協召開的“做強青海枸杞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雙月協商座談會上,張周平委員的發言指出了青海枸杞產業的一大問題。
柴達木盆地與南極、北極、撒哈拉沙漠并稱為世界“四大超凈區”,2000-3000米的海拔、有利的晝夜溫差、超長日照、潔凈的昆侖山雪融水等確保了柴達木盆地枸杞果實顆粒大、飽滿,肉質核小肥厚,糖份多而甘甜,色澤鮮而亮麗。
省政協十分重視和關心漿果產業發展,去年9月,省政協副主席鮑義志帶領部分委員和有關專家學者赴海西州德令哈市、格爾木市、都蘭縣進行實地調研,形成了《關于青海省漿果產業開發與利用的調研報告》。今年3月,省政協副主席羅朝陽帶隊赴海西州都蘭縣實地調研枸杞產業發展情況,5月,調研組召開雙月協商座談會籌備工作碰頭會,交流了調研成果,確定了發言題目。在此基礎上,委員、專家們精心準備,提交了11份發言材料,從6個方面提出24條意見建議。
“若將柴達木有機枸杞打造為中國馳名商標,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那么,35萬畝有機枸杞將創造數百億的行業產值。”杜德志委員在會上建議,將柴達木打造為全球有機枸杞產業中心。
李曉委員與杜德志看法一致,他認為“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柴達木有機枸杞品牌戰略。”建議成立有機枸杞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實施有機枸杞生產全程標準化建設,確保有機枸杞產業的持續和高端發展;建立柴達木有機枸杞研究所,在高等院校設置枸杞研究方向,提升供給能力;由行業協會先行先試,探索適合全省有機枸杞產業發展的路子。
考慮到青海枸杞育苗工作滯后,自主知識產權的枸杞新品種并不多見,張周平委員建議,“加強育種和栽培技術創新,加強枸杞龍頭企業建設,打造青海柴達木枸杞品牌,不斷提升青海枸杞產業競爭力。”
邱雪梅委員是一家枸杞種植、生產及銷售企業的負責人,對提升枸杞品牌競爭力有著深刻的認識,“從企業的親身經歷,我們看到了國家農業產業綠色發展趨勢和消費者對于有機產品品質需求的不斷提高,給青海枸杞產業發展找準了方向。我們應積極推進安全有機枸杞種植,革新品類精深加工,從而有效打造青海綠色有機枸杞名片。”
“你不要有顧慮,要講真話,我想更多了解一些產業情況。”省政協主席仁青加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枸杞產業的發展,不停地向邱雪梅詢問道,“你們企業的枸杞飲品年銷售收入是多少?產品主要銷往哪些地方?年銷售收入增長率是多少?枸杞種植基地能銷售門票嗎……”邱雪梅一一回答。
會上,青海省副省長嚴金海對青海枸杞產業發展現狀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他對省政協確定的協商議題、委員們開展的調研和提出的建議給予了肯定,“希望省政協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三農三牧’工作,積極為全省枸杞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為做強青海枸杞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貢獻智慧和力量。”(張旺)
編輯:薛鑫
關鍵詞:青海省政協 枸杞產業市場 柴達木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