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成都:大數據追根溯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記者董小紅、楊迪)“輕輕一點,就能知曉餐桌上吃的這個土豆是哪里種的、農藥是否有殘余,連配送時間和配送車牌號都一清二楚。”在成都大蓉和飯店門口,一塊食品溯源電子觸摸屏吸引了不少顧客的注意,拿出手機掃一掃屏幕上的二維碼,就能了解食材的“前世今生”。
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工作以來,成都市依托“互聯網+”理念和技術,利用大數據實現食品安全追根溯源,探索出一條“智慧食安”創建之路。
餐飲店內的電子觸摸屏背后,是成都依托順點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項目“源本生鮮”,該平臺利用大數據,實現了食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互聯網+溯源+檢測,讓食品流通千萬里、追溯零距離。”成都順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徐曉晨介紹,進入該平臺的所有農產品需經過嚴格的安全把關,賣方對自己銷售食品實施快檢,快檢結果自動上傳,達標后才能開始配送;同時,平臺和政府監管部門還會不定期抽檢。
運行1年來,“源本生鮮”平臺已經聚集了全市50%的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和農業合作社、60%的農貿市場經營者和90%的學校食堂。目前,該平臺注冊使用用戶超過2萬家,每日涉及交易額逾1800萬元,交易食材逾3000噸,影響受益人群逾350萬人。
聯合順點科技公司,依托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成都市還開發建設了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作為全市“智慧食安”體系的技術中樞,全面打通全市各級各部門、第三方電商平臺、市場管理平臺、企業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孤島”,構建起從田間到餐桌的美食安全網。“大數據分析,能及時實現食品安全科學預警,發揮‘雷達’與‘哨兵’作用。”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院長萬渝平介紹。
據悉,目前該數據中心已歸集7萬條監管數據、860萬條檢驗檢測數據,接入30萬條生產商數據、7000萬條全球商品數據、30億條網絡輿情數據,并可保持月均20萬條的增長幅度,形成更強大的大數據挖掘和分析處理能力,為“智慧食安”運行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大數據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