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服務業領跑中國經濟

2016年10月26日 07:50 | 來源:第一財經
分享到: 

【一】

10月19日這天,一條“小新聞”和一條“大新聞”發生了某種饒有意味的關聯。

小新聞說的是,有記者跟隨武漢一名快遞員體驗一天工作后,幫其算了一筆賬:片區內無電梯的樓,每天平均要爬200層,每層平均高3米,每半個月休息一天,一年下來就要爬68200層,“比23座珠穆朗瑪峰加起來還高”。

大新聞則是,國家統計局當天公布了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總體判斷“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值得關注的是,GDP增長6.7%當中,第二產業即工業增長6.1%,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增長7.6%,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高于工業13.3個百分點。

這也意味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開篇即提到的2015年“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據‘半壁江山’”,這種轉型趨向正呈現蓬勃之勢。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強赴陜西考察時在民營順豐速運公司,應邀體驗快遞員下單發貨。

快遞業無疑是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最佳寫照之一。中國數以百萬計的快遞員,不僅付出著可以用珠穆朗瑪峰來“計量”的勤勞,也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貢獻出不可替代的力量。

另一組最新數據盡管不在統計局19日的表單中,但同樣凸顯了中國經濟進步的品質。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9月份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5%,這是自2013年6月份以來首次低于5%。就業這項國際上通常最為看重的指標好于預期,也佐證了國家統計局“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判斷。服務業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農業要現代化,工業要信息化,新增就業主要靠服務業吸納。快遞業興起即是最好的證明。同時,1-3季度支撐稅收增長的“大頭”也是服務業,占到了60%以上。

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這與服務業快速增長也密切相關。因為服務業耗電量只有工業的1/7,隨著GDP總量中服務業所占比例不斷增加,單位GDP增速對應的用電量等能源消耗水平當然就會不斷降低。

【二】

站在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的時間點上,回顧李克強總理相隔近3年的兩次演講,很能說明問題。

2013年5月,李克強在第二屆京交會暨全球服務論壇北京峰會上發表“把服務業打造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演講指出:服務業依然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塊“短板”,2012年占GDP的44.6%,大大低于發達國家70%以上的份額,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低10個左右的百分點。總理給出的結論是:差距就是潛力。“發展服務業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方向之一”。

這樣的戰略布局在其后兩年明顯見效:2015年服務業首次占據“半壁江山”后,2016年3月李克強在博鰲論壇上指出,中國經濟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服務業等保持較快增長,消費和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相隔近3年的兩次演講,總理的時間語態從“將來時”變為“進行時”。其實,這正是中國經濟“破繭成蝶”的生動過程。

【三】

當然,服務業絕不僅僅只是快遞業和電子商務。被總理寄予厚望的“調結構”中的服務業角色,既包括研發、金融、信息、物流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也包括改造升級中的傳統服務業;既包括生活性服務業,也包括與制造業相輔相成的生產性服務業等。

2015年1月4日,李克強在深圳考察華為公司最新技術實驗室。

國務院常務會曾專題討論過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李克強會上指出,生產性服務業有利于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實現服務業與工業、農業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有一種觀點認為,服務業不生產物質,是很‘虛’的產業。我們必須要改變這種認識!”總理告誡與會人員。

與中國經濟的大格局一致,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服務業不斷開放的過程。對此,李克強的態度非常明確:“靠保護落后發展不起服務業。”沒有開放就沒有競爭,競爭才能倒逼服務業向更高領域遞進。而開放既要向民間資本的開放,也有向外資的開放。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嘗試,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服務業開放。隨著自貿區改革經驗在全國多點復制,服務業開放態勢已呈燎原之勢。

重溫快遞業的一個故事:2014年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李克強曾向世界著名速遞公司聯邦快遞的董事會主席承諾:中國會更加廣泛、有序地開放物流市場。但他同時也笑著提醒對方:要充分做好與中國同行競爭的心理準備。半年后,國務院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

如今,本土快遞公司的上佳表現,以及服務業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一系列亮眼數據,已成為服務業領跑中國經濟的生動注腳。

編輯:秦云

關鍵詞:服務業 中國經濟 李克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