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票房注水成電影宣傳神器?廢票多次用、包場免費看
當摻假的“票房神話”一次次被戳穿后,損害的不僅僅是票房公信力,還有觀眾對于電影市場的信心
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日前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審議。鑒于之前社會上普遍反映法律對虛報瞞報票房打擊力度不夠,草案作出了回應,進一步加大了處罰力度。根據草案,虛報瞞報票房的,將對其采取按倍計罰,情節特別嚴重的,將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其許可證。
上映短短幾天就斬獲數億元票房,一些影院半夜場次部分座位被齊刷刷地買走,部分場次票價明顯高于正常價格……據估計,過去幾年全國電影票房至少有10%被“偷走”了。在票房飛速增長、產業空前繁榮的背后,買票房、偷票房等亂象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建立起規范化、法制化、長效化的監管機制,已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管理的當務之急。
按理說,在技術化日益成熟的今天,遵從公式化的運算法則,造假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可現實總讓人的期望歸于虛妄。在百億票房的繁榮之下,很多電影票房數據與片方對外宣稱的并不符合,票房注水似乎已成為電影宣傳的神器。歸納起來,其慣用伎倆有三:一是瞞天過海,就是把已經作廢的電影票當作入場憑證,一張廢票可以多次利用,每利用一次,就是偷一次票房;二是偷梁換柱,明明去看A電影,影院卻給你一張B電影的票,拿著B電影的票你可以去看A電影,但這樣一來,票款卻算到了B電影頭上;三是火中取栗,包場讓員工免費看電影,出售團體票、會員票,影院往往不走票,只發放進場標識。這時候票房可能就被影院加到了任意一部他想加入的電影,或者成為影院不公開的收入。此外,針對會員的預售票上,有些沒有電影名稱,只標明是哪個廳。無論會員看什么片,預售的票款卻已經都轉到了某部電影的賬面上。有媒體報道說,造假最嚴重的首日、首周票房數字平均注水率達50%以上。
票房高,似乎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首先是制片、導演、演員都有面子,在未來能更便利地吸引投資和觀眾;對于投資方、院線來說,可利用從眾心理,多拉一些觀眾入場;對娛記來說,又找到了一個吸引人眼球的新聞由頭。有了這么多的理由,票房想不造假都難,越是大片往往造得越多。
但是從整個電影市場大環境看,過于關注票房,過于在票房造假上玩手段,毫無疑問會將中國電影市場帶入歧途。后期票房造假能夠輕松彌補電影制作上的缺點,試問誰還會潛下心腳踏實地地將電影本身做到極致?一方面,票房的造假,透支著觀眾的信任。按照觀眾習慣的觀影邏輯,高票房往往與影片的高質量掛鉤。但票房造假,卻讓這最簡單的邏輯與信任化為烏有。另一方面,票房造假往往拼的是臉皮的薄厚程度和營銷上的投入。如此一來,真正優秀且有自尊的電影有可能被淹沒,形成爛片圍攻佳片、劣幣驅逐良幣的非正常態勢。這對真正優秀的電影人的信心和利益都是一種傷害,阻礙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
票房不僅是衡量電影在商業上成功與否的標準,也是反映整個電影市場是否繁榮的重要標志。但由注水票房引發的市場繁榮注定只能是一場虛火。當摻假的“票房神話”一次次被戳穿后,損害的不僅僅是票房公信力,還有觀眾對于電影市場的信心,最終會將中國電影拉入惡性循環。
編輯:曾珂
關鍵詞:票房注水 電影宣傳神器 廢票多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