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五十八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五十八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重視特殊教育”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發展特殊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特殊教育面向的群體,是身患殘疾卻一樣天真可愛的少年兒童,他們同樣是祖國的花朵,需要全社會給予“特別的愛”。
11月8日,以“重視特殊教育”為主題的第58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會議,多位來自相關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如何推進特教發展建言獻策。
長期以來,全國政協、各民主黨派和廣大政協委員非常關注特殊教育發展問題。2015年,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齊續春分別率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赴內蒙古、重慶,以“特殊教育發展和管理情況”為題進行監督性視察。今年,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王家瑞分別率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調研組,赴吉林、江西、天津開展專題調研,為組織召開本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打下良好基礎。此外,作為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的主辦方之一,民進中央也于上月專門召開特殊教育專題研討會,匯集各方力量就特殊教育發展的關鍵性問題議政建言。
多措并舉
確保特教事業發展資金充足
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取得較大發展,國家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各級政府投入明顯增加,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全國特殊教育在校生有44萬多人,中央特殊教育補助專款每年4.1億元,特教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到6000元以上。
但是,我國特殊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總體上看水平不高,發展也很不平衡。目前適齡未入學的殘疾兒童少年80%以上分布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其中自閉癥、腦癱、重度和多重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和康復費用較高,接受教育更為困難。“西南某縣的殘疾兒童家長為給上特教學校的孩子繳納每月200元的午餐費,每月要賣2次血。還有一部分家長不愿送殘疾孩子上學,認為學了也沒有用,白花錢。”座談會上,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殘聯副主席王新憲談了他了解到的真實情況,“辦好特殊教育需要特教特辦,要有特殊的政策予以支持,最關鍵的是要確保資金充足到位。”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李衛紅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特教經費保障機制,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議中央特殊教育補助經費從每年4億元增加到10億元,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和薄弱環節,補齊特殊教育在中西部和貧困農村地區的“短板”。
“目前我國特教經費投入總量偏低,僅占教育經費總投入的0.36%。此外,地方政府基本沒有設立特教專項經費,很多接收隨班就讀特教學生的普通學校沒有享受到6000元的生均經費,學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尚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全國政協常委、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和平列舉了目前特教經費結構性短缺的情況,建議政府繼續加大對特教事業投入的同時,通過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的慈善事業發展機制,為發展特殊教育事業籌集更多的經費。
穩定素質優良富有愛心的特教教師隊伍
“提升特殊教育質量,實現特殊兒童少年的潛能開發、缺陷補償,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需要依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愛心的特教教師隊伍。從某種程度上說,發展特殊教育的核心在教師。”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馬德秀對特教師資隊伍建設問題非常關心。
我國共有特教學校2000余所,教職工近6萬人,平均師生比為1:4,但各地極不均衡,中西部一些地方師生比達到1:10。而按照專家分析,盲、聾和輕度智障的師生比至少應為1:3,自閉癥、腦癱、重度殘疾、多重殘疾應達到1:1。顯然,國內多數特教學校距離這一目標尚有不小差距。
“現在全國僅有一所獨立設置的、以培養特教師資為主的普通高校———南京特師;2015年,全國共有78所高校招收特教專業學生7100余人,就算這些學生畢業全部從事特教工作,也不能滿足特教事業的需要。”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提出,要著力加大特教教師培養力度,有計劃地在師范類院校和醫學院校增設一批特殊教育相關專業,適當擴大招生規模,集中財力、物力辦好一批特色突出的示范性特教學院。
“生多師少”帶來的結果是特教教師工作量巨大,他們不僅要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照料和輔助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要定期帶部分“雙重學籍”學生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并擔負以需求為主的送教上門,很多教師連上廁所都一溜小跑。
盡管工作難度大、壓力大,職業幸福感低,工作成就感差,但大部分教師仍十年如一日依靠愛心和職業精神堅持在特教一線。“他們渴望受尊重,期盼被認可,應當發揮好薪酬對職業吸引力的激勵作用,滿足這實實在在的一點要求。”經過調研過程中面對面地座談,馬德秀對特教教師群體的現狀有了深刻的認識,“目前我國特教津貼標準為基本工資的15%,這個標準是1956年確定的,60年來從未作調整,核算下來實際只占全部收入的5%,即便如此,全國還有20多個高等特教學院的教師享受不到這項津貼。”
座談會上,馬德秀為這一群體發聲代言,希望國家能夠切實提高特教教師津貼水平,按“全部收入”的25%劃定國家最低標準,鼓勵各地根據招收學生的殘疾程度上浮。
讓殘疾兒童融入普通學校學習
傳統觀念認為殘疾兒童是特殊人群,需要特別的關愛和照顧——單獨的學校、專任的教師、互不歧視的同類群體。而現代觀念認為,殘疾只是生命的一種形態,殘疾人與普通人權利平等、地位平等、機會平等。殘疾兒童如果能夠從小在普通學校環境接受教育,長大后才能更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實現個體和群體的最優發展。
“意大利殘疾兒童在普通學校就讀占比是99.03%,美國是94.80%,法國是84.26%,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54.21%。”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朱永新參與了去年全國政協特教重慶視察和今年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吉林調研,也曾率民進中央調研組去河南、安徽調研,他提出,未來我國特教發展的戰略方向是城鄉一體推進特教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進一步擴大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規模和比重,堅定地走融合教育之路,盡可能地讓殘疾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學習。“目前,普通學校對接收殘疾兒童還有顧慮,如教師工作量成倍增加、殘疾兒童學習康復等保障設備不足、普通學生家長對與殘疾兒童共同學習有抵觸情緒等。不能因為前端準備工作沒做好,就拒絕殘疾兒童的入學要求。”
“隨普通學校班級就讀,有利于殘疾兒童獲得必要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孫惠玲認同朱永新特教要走融合教育之路的觀點。“我在調研中發現,由于隨班就讀的支持政策落實不到位,隨班就讀的支撐條件不足,‘隨班就讀’變成了‘隨班混讀’和‘隨班陪讀’,可能會對殘疾兒童造成二次傷害。要通過培訓培養具有‘全納教育’理念,能夠指導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教師隊伍。”
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教發展值得關注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開展相對完備,但是在學前、高中、大學階段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和民進中央的調研均發現,目前我國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剛剛起步、入園率低,貧困地區基本為空白;高中階段特殊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盲、聾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教育比例不到30%;職業教育發展緩慢,布局不合理、辦學規模小、專業設置窄、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弱;接受高等教育的殘疾人很少,接受研究生教育更是困難。
學前期是殘疾兒童發現、診斷和康復治療的關鍵時期。我國現有0~6歲殘疾幼兒167萬,每年新增殘疾兒童約20萬。2015年僅有1.4萬幼兒獲得特殊學前教育資助,比例非常低。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在今年9月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赴天津調研時,與北辰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趙明珠有過詳細交流。這所學校自2011年開設幼兒園部,95%的孩子都是自閉癥患兒,5年時間輸送了20多名孩子到普通幼兒園或者普通小學讀書,送返率為零。“特殊孩子入園比入校更重要,應當重視和加強學前特殊教育,將免費特殊教育端口從義務教育前移到學前期,提高特殊教育的效果和效益。”
受高考命題、入學體檢標準、高校學習條件保障、就學成本、就業前景等因素影響,目前接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殘疾人數僅占1.13%。全國政協委員、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院長秦和提出,應大力發展高等教育階段的融合教育,改變高考入學體檢標準,加強各項保障措施,開設更多適合殘疾人學習需求的專業,使更多殘疾學生能進入普通高校就讀。
殘疾人是社會弱勢群體,就業對他們而言是融入社會的立命之本,因此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同樣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監事長薄紹曄認為,除了在特教學校的培訓,用人單位也可以根據崗位需求進行“再培訓”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校企結合、工學結合是提高青少年殘疾人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架起醫療康復
和教育之間的金色橋梁
與會委員一致認為,醫教結合是特殊教育走向內涵發展、實現高品質的必由之路。
“在以人為對象、以人的健康和發展為終極目標的兩大體系——醫療康復和學校教育之間架起金色橋梁,現在是時候了。”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姚樹坤認為,應該在衛生部門的支持下,在有條件的特殊學校設立兒童康復治療中心,使康復與教學結合并相互促進,提高康復治療的實際效果。
“應當重點提升可利用資源較少的地級市、縣兩級特教學校‘醫’的能力。”全國政協委員、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朱和平建議在《第二期國家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中,著重解決這部分學校的康復治療能力,而后逐步形成全面“醫”的能力。
醫教結合、開展社會融合教育,對于目前200余萬0-14歲患者而言尤為迫切。“自閉癥只有早發現、早干預,用早期康復訓練來降低未來殘疾程度。否則,患者社會適應力低下,無法獨立生活,需要終生照顧,給家庭、社會帶來極大負擔。”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吳明對比國內外經驗提出,“3-6歲是自閉癥的最佳干預期,除少數嚴重智障者,如能進入普通幼兒園、學校隨班學習,并給予個別化、針對性輔導,可有效改善其社交和生活能力。”
作為邀請與會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希望學校校長袁敬華,在會上陳訴了目前民辦特教學校“醫教結合”的現狀。這所成立20年的特教學校現有聾啞、智障、腦癱、自閉癥及多重殘疾的學生700多名。
“早在三年前我們學校就開始探索醫教結合,有醫療資質的康復機構需要衛生部門的審核,而衛生部門的要求是建立康復機構必須建全科醫院,所以就算是我們只想針對殘疾兒童做康復,也必須要有婦產科、內科、外科才符合審批要求。”傾心于特教事業的袁敬華在座談會上真情呼吁,盡快改進對開展“醫教結合”機構資質審批條件,加快行政許可審批速度。
一個個來自基層一線的調研實例,一條條傾心關注特教事業的政策建議,一聲聲為特殊群體的疾聲呼吁,使得時長兩個半小時的座談會節奏緊湊且富有成效。為“特別”的群體、“特別”的事業議政建言,與會的委員、專家學者秉持的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和諧文明進步建言的責任,也是對殘疾人尤其是殘疾兒童少年發自心底的“特別的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特教 殘疾 全國政協 特殊教育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