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icc遭遇史無前例退出潮 俄剛宣布退出菲律賓揚言緊隨其后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鵬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 彭澤鋒】“那些國際刑事法院(ICC)的人毫無用處。既然他們(俄羅斯)退出了。我也可以效仿”。在俄羅斯宣布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第二天,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公開表示可能緊隨其后。不少西方媒體認為,對ICC而言,俄羅斯的退出無異于公開打臉,且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示范。在國際刑事法院16日的年度會議開幕式上,締約國大會主席卡巴懇請大家“不要退出”。有西方媒體擔憂,國際刑事法院遇到的種種困境,使得“行使國際普遍認同的司法”將面臨成為烏托邦的危險。
17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啟程參加APEC峰會前發表了上述言論。路透社引述杜特爾特的表態說,“國際刑事法院毫無用處。我們這些小國家遭受他們的窮追猛打”。報道說,杜特爾特對西方指責他在打擊毒販過程中踐踏人權很失望,他認為西方不理解他的禁毒戰爭。他還猜測,俄羅斯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原因可能與其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有關。
《紐約時報》17日稱,俄羅斯的退出讓ICC這個年輕的機構遭受到了一次挫折。不過,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弗曼認為,特朗普上臺后,該法院將遭到更多“創傷”。對于俄羅斯的退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16日表示很遺憾,“顯然我們認同這個決定屬于主權國家層級,但即使我方不是締約國,這并未減少美方對國際刑事法院價值的信念”。據悉,美國早在14年前就退出了該組織。
此前,國際刑事法院曾出現“史無前例的退出潮”。在南非、布隆迪相繼從該組織退出后,非洲國家岡比亞14日也正式通知聯合國,決定退出國際刑事法院。“德國之聲”16日稱,不少非洲國家對國際刑事法院的不滿由來已久,理由是該法院歧視非洲人。一些非洲國家認為,國際刑事法院是持有偏見的“后殖民霸權主義機構”。法新社引述岡比亞通信部長博江的話說,國際刑事法院一直以來都在“迫害非洲人,尤其是他們的領袖”,而忽略西方國家所犯下的罪行。他表示,大約有30多個西方國家的領導人犯下了戰爭罪卻不被起訴。他還點名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指責國際刑事法院沒有就伊拉克問題起訴他。非盟經濟、社會和文化理事會主席約瑟夫·齊倫吉此前曾指責ICC“誰出錢誰就有發言權”。泛非網稱,毫無疑問,國際刑事法院正在絕望的困境和危機中,他們面臨來自非洲國家協同一致的“反抗”。更多非洲國家可能很快宣布退出該組織的意愿,包括乍得、肯尼亞和納比米亞,“多米諾骨牌效應正成為現實”。
自2002年成立以來,國際刑事法院以“在全球終結戰爭罪行不受懲罰的局面”為目標,一直難以贏得廣泛的國際支持。自成立以來,他們已花費10億多美元,但只拿出了4個判決。法新社稱,除了經常被批評對非洲有偏見,ICC也缺乏美國等國家的配合。據路透社報道,近日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找到了美軍在阿富汗涉嫌戰爭罪的初步證據。對此,美國國務院15日態度堅決地回應稱,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沒有必要,也不正當”。美國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公約》的締約國,美國也沒有認可國際刑事法院的司法權。美國國務院稱,美國有健全的司法體系,能夠處理此類案件。
社科院法學所國際法專家劉楠來對《環球時報》表示,對于簽署羅馬公約成立國際刑事法院,一直都有很大爭議。中國也沒有簽署羅馬公約。這樣的一個法院能否起到預期效果大家看法也不相同。非洲一些國家以及俄羅斯的相繼退出說明在國際社會中,有不少國家對ICC過去的表現和公正性很失望。但目前而言,這樣的觀點在歐洲并不是主流。許多歐洲國家還是很支持ICC的,而ICC也在采取行動來維護其公正性,所以就這點看來,俄羅斯以及3個非洲國家的退出能不能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ICC“名存實亡”,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icc 俄羅斯 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