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日媒:中國成為宇宙強國的推動力 勢頭與美國不相上下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冷春洋】《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22日報道稱,中國的宇宙開發正以迅猛的勢頭推進。10月17日發射的載人宇宙飛船“神舟11號”搭載兩位宇航員返回了地球。中國并未加入日美等國運營的國際空間站(ISS),力爭最早于2020年自主建造宇宙空間站。中國的技術實力和成果達到什么程度了?
“神舟11號”發射2天后,與事先發射的宇宙實驗室“天宮2號”成功對接。2位宇航員在太空停留約30天后返回地球,創中國航天員在軌停留最長時間紀錄,中國“飛天”的宇航員達到14人。
熟悉中國宇宙開發的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研究開發戰略中心的特聘研究員辻野照久表示,今年對于中國來說是航天事業“飛躍式發展的開局之年”。原因是支持宇宙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正迅速推進。中國的宇宙開發從1959年代開始。70年代成為全球第5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2003年成為全球第3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最近20年接連獲得了載人飛船、宇宙實驗室的開發以及宇宙飛船的對接等核心技術。
與美國不相上下的勢頭
進入2010年代之后,2011年中國的火箭發射次數超過美國,2012年人工衛星的發射次數超過俄羅斯。今年的26次發射計劃中,9月之前已發射了14次。與16次的美國和14次的俄羅斯比肩。
那么開發為何如此順利?辻野指出,首先,在國家的主導下明確提出了長期目標。中國政府直屬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表示,要在2030年之前向月球、2050年之前向火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此外,對于國務院截至2025年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國有企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制定了5年期的計劃。軍隊提供人員和資金支持也是實現順利開發的原因之一。似乎可以說,是國家主導的計劃加上在軍隊的支持下持續推進開發,讓中國實現了其他國家因要考慮經費與效果的平衡而辦不到的事情。
最近的計劃中值得關注的是探月。在2030年實現月球載人探測的目標下,計劃2018年之前發射探測器“嫦娥4號”,這將是全球首次著陸月球背面,還將挑戰帶回樣品。成功的話,將看到繼阿波羅計劃以來,時隔約60年人類再次降落月球的可能性。
辻野表示,要想穩步達成目標,似乎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精度等。火星探測等未知領域的計劃能多大程度自主推進將考驗中國真正的實力。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 宇宙強國 與美國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