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媒:美提“第三次抵消戰略”專家:實際瞄準中國
2016年10月31日,美國國防部網站發布謝麗爾·裴莉琳題為《Deputy Secretary: ThirdOffset Strategy Bolsters America’s Military Deterrence》的新聞消息,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鮑勃·沃克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空軍上將保羅·塞爾瓦參加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三次抵消戰略”論壇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兩位美軍高官對“第三次抵消戰略”的起因、內涵、作用等核心問題進行了闡述。
筆者認為,美軍的“第三次抵消戰略”將會中國的國家安全產生巨大的影響。“抵消戰略”是二戰后美國軍事戰略界創造的獨具特色的專有術語,是指用技術優勢抵消對手的數量優勢,或用突破性技術的新能力抵消對手現有的優勢軍事能力,是一種戰勝或削弱另一方優勢的戰略。至今,美國曾先后提出過三次“抵消戰略”。
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面對蘇聯在中歐具有壓倒性的常規軍事優勢,艾森豪威爾政府提出利用美國在核技術、轟炸機和遠程導彈領域內的優勢地位來抵消蘇聯的優勢。
第二次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的。針對當時蘇聯占有數量優勢的常規部隊,時任美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和副國務卿威廉·佩里提出,以先進的微電子和信息技術進行對抗,這就是第二次“抵消戰略”。一方面,美國在以全球定位系統,情報、精確制導、偵察與監視平臺和信息網絡為主的信息領域投入巨資,使這些系統與裝備成為己方常規部隊的“力量倍增器”,并啟動了新一輪的軍事革命。另一方面,美國還通過一系列出口、貿易管制來維持其技術霸權地位。事實證明,以質量對數量的第二個“抵消戰略”在阻止蘇聯吞并西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第二次抵消戰略”被認為成功加速了蘇聯的戰略衰退。
“第三次抵消戰略”始于2014年。隨著中俄等國軍事實力不斷提升,美國認為自身的軍事優勢正在被逐步削弱。為奪取在新一輪大國軍事競爭中的絕對優勢地位,美國于2014年推出以“創新驅動”為核心,重點發展能夠“改變未來戰局”的顛覆性技術群優勢的“第三次抵消戰略”。
前兩次抵消戰略都是明確針對蘇聯,旨在贏得美蘇爭霸;而“第三次抵消戰略”名義上針對所有可能對美構成威脅挑戰的大國,實際上主要瞄準中國。
塞爾瓦在這次的發言中指出,美國的競爭對手正在把新的能力應用于傳統的作戰空間,美國必須找到抵消這些能力的辦法。簡單來說,比如如何抵消對手在太空、網絡、空中、陸地和海上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這明顯是針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中國國內將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表述為:旨在發展針對可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部隊實施遠程打擊的能力,用以限制或控制敵方進入中國外圍(包括西太平洋)的陸地、海洋和空域。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可以說就是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核心。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軍隊一直能夠在行動自由極少受到重大挑戰的情況下向海外投送力量,在冷戰后幾次局部戰爭中,美軍都嘗到了將軍事力量前出部署的甜頭,因此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也被美軍視為限制其“橫行”自由,阻礙其以武力隨意干涉他國內政的“眼中釘”。美國此次提出以“第三次抵消戰略”來抵消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其目的就是為了將來能夠繼續以較小的代價接近中國的相關利益地區,進而便于其干涉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甚至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因此,對于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中國有必要從戰略到戰術層次給與足夠的重視。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第三次抵消戰略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