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青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青海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本報西寧12月6日電 (記者何聰、張志鋒、王梅、王錦濤) “玉樹玉樹,樹貴如玉。”當年的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舊址,如今是郁郁蔥蔥的苗圃。這里1200畝地原本規劃為產業園區,在生態保護優先理念的推動下,最終“變”成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呵護三江源頭,守護中華水塔,我們義不容辭。”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吳德軍在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青海新增造林180多萬畝。
地處三江源頭的青海在全國生態地位特殊,責任特殊。“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等要求,這是當前重要任務,也是我們的長遠追求。”青海省委、省政府深感責任重大。
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最重要的是用制度護航。青海相繼出臺青海省黨政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方案、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創建生態文明先行區等40多個生態方面的意見辦法,取消三江源地區州縣GDP考核指標,增加生態經濟林等9項體現綠色發展的指標,做實做細生態保護考核目標,以考核指揮棒引領生態保護工作。
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需要讓生態優先理念牢牢扎進每個農牧民心里。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下貢麻鄉索合青牧委會,因過度放牧等原因,17萬畝草場有4萬畝退化成黑土灘,大風一起,黑土撲面。“保護草原是我們每一個牧民的責任!”牧民索桑說。他與127戶牧民自發成立飼草種植合作社,已在8000多畝黑土灘上播撒了草籽。青海從過度放牧治理起,草原禁牧2.45億畝、草畜平衡2.29億畝,核減超載牲畜570多萬只羊單位,為76萬多戶農牧民發放了草原生態保護獎補資金,讓10萬牧民像索桑一樣,轉身從事草原的保護與治理。
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需要統籌保護與發展、治理與致富。讓草山草場減負的同時,青海藏區各縣堅持生態立縣,走發展生態畜牧業之路,促牧民增收。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在禁牧16萬多畝草場、減畜31.6萬個羊單位的同時,發展以舍飼圈養為主的生態畜牧業,打造成“高原牦牛繁育基地”,帶動全縣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3.69萬人下降到5000多人,成為全省牧區走出貧困的第一縣。
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需要舍得棄、敢于投,立足長遠。柴達木有世界最大的鎂工業基地,過去鹽湖工業主要生產鉀肥,含氯化鎂等成分的老鹵水直接排放,人稱“鎂害”。新建設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瞄準廢物再利用,高標準高起點。“甲醇、純堿、金屬鎂等裝置已經開始試運行,以金屬鎂為核心,以鈉利用為副線,構筑了較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青海鹽湖工業公司總裁謝康民介紹。如今,鹽湖開發通過“綠色開采、分級提取、綜合利用”,走上“抓住鎂、發展鋰、走出鉀、整合堿、優化氯”的循環經濟之路,鉀資源利用率由27%提升至74%,實現綠色發展。
有擔當、能落地,正帶來生態環境見好轉、見效益。隨著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保護與建設、環青海湖地區與柴達木生態保護與環境綜合治理等數以千計的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的實施,一片片荒漠化土地披上綠茵,一個個曾經干涸的湖泊碧波再現……最新的衛星遙感顯示:三江源地區實施生態保護以來,水資源總量增加84億立方米,草原植被平均增加11.6%,產草量提高了30%。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07日 01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生態保護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