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那段歷史我們從未敢忘卻
國家公祭日: 那段歷史我們從未敢忘卻
12月13日,是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通過這一國家紀念活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們的身影將再一次在國人腦海里浮現,79年前那場屠城慘案的悲慘記憶將再一次在國人內心凝固。
幾千年的國度再次寂靜起來,國人在致哀中陷入沉思。這寂靜和沉思中有對30萬死難者同胞深切緬懷,更有對那場慘絕人寰的歷史災難教訓刺骨之痛的堅強隱忍,這些都將成為國人心中長鳴的警鐘,警醒著那一根最敏感的神經。
此刻,我們要向先輩起誓,向后人承諾,并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那一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那些存于歷史中的凄慘哭聲與無助呻吟,我們從未敢忘卻,也永遠不會忘卻。
因為忘卻苦難就意味著重蹈覆轍的開始,忘卻歷史的教訓終也將陷入滾滾洪流而無法自拔。所以,不忘卻歷史,不懈怠今日,應該是我們這輩人內心最“頑固”的堅守,長存不變;也應該是對先輩、對后人做出的由衷承諾,永不動搖。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年復一年地在更新,前幾日,又有新增的110名遇難者的名字被鐫刻在名單墻上。據了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已經從最初的三千多人增加到一萬五千多人。對遇難者名單不停歇地找尋,也是在用切實的行動時刻提醒著國人他們曾經的存在。每一個名字的“失而復得”都將是國人痛感的加深,刻上了“哭墻”,也刻在了國人最柔弱的內心深處。
在臨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國家公祭日和平許愿墻”上,密密麻麻地寫著來往路人的真切感悟。還有那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對死難者的祭奠和那一封封悼念死難親人的家書。事事真情切切,字字感染有力,穿透著華夏大地,穿透著每一個緬懷者的心靈,書寫著追憶歷史,傳承歷史的拳拳之心。
魯迅先生曾經書寫“為了忘卻的紀念”,因時境艱難,了無光明,遂違愿本心,以忘卻抒發痛感,祈望未來的真正紀念。而今天,乾坤清朗,沒有了昔日魯迅先生的擔憂,還切中了其的祈望。那今日,我們的紀念可以鼓起勇氣地說,不為忘卻,而為了銘記。不得不說,這也是我們這輩人的幸運,而難得中又隱含著前人的苦楚,今人的幸運,前人的苦楚,全付衷腸。
那銘記點什么呢?銘記“萬人坑”遺址上的累累白骨和一件件訴說傷痛的歷史鐵證,銘記那一段歷史悲空中的每一滴血,每一滴淚,讓所謂的“忘卻”茍延殘喘于世,不再復蘇。但銘記中要切記,血與淚留給我們的永遠不是仇恨,因為悼念是為了更清醒深刻地去記住歷史恥辱,滋長的將是我們的家國情懷,凝聚的是整個民族的崛起力量。所以說,血與淚留下的是充滿著美好的未來,是“以史為鑒”的希望。
國歌奏唱,致哀的鳴笛也如期而至,默哀是國人最莊嚴的誓言。悼念之情在內心回味,或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抒發情感、寄托哀思,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這一歷史儀式。“不忘卻”的承諾將永遠在耳畔回響起,它將伴隨著國家民族復興,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與華夏兒女一同向前。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歷史 南京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