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小鮮肉走紅硬漢缺失 當今影視創作的硬傷
“劇作不行臉來湊”是創作乏力的表現,編劇、導演、演技跟不上時,創作者就用“小鮮肉”的臉來占據年輕觀眾的視線,阻隔了他們的深度思考
漫畫 徐鵬飛
曾幾何時,“小白臉”“娘娘腔”是大眾形容男性缺乏男子氣概的貶義詞,今天卻打著“小鮮肉”的旗號大行其道。近年來,中國影壇硬漢形象越來越少,花美男、“小鮮肉”成為影視創作的關鍵詞。
“小鮮肉”的走紅也是近年國內演藝界深受日韓娛樂潮流影響的表現之一。早些年,由于日韓的演藝行業起步較早、產業化程度較高、演藝人員培養體系較為成熟,其影視文化產品和演藝明星深受中國觀眾喜歡。日流、韓流風靡一時,日韓明星的花美男形象也成為年輕的中國藝人爭相效仿的目標。縱覽熒屏,從鄰國當“練習生”歸來的一些知名藝人,果然都繼承了花美男的“衣缽”。而這些韓式中國明星的言行舉止又直接影響到更為年輕的中國人。從過往的藝術經驗來看,時代在變遷,藝術在發展,影視審美潮流的更替輪回原屬正常現象。熒屏需要表現帶有青春、校園、勵志元素的現實生活,也需要俊雅清新的青少年偶像。花美男的存在體現了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和影視創作的多樣化,本無可厚非。然而,凡事皆有度。
熒屏、銀幕上花美男的泛濫和硬漢的缺失,一是會損害影視創作的健康發展。在粉絲經濟的助推下,“顏值”成為拉動收視率和點擊率的重要指標。為了迎合時下拜金主義和消費主義的風氣,有的創作者用“小鮮肉”+時尚裝束+香車豪宅誘惑觀眾。必須指出,“劇作不行臉來湊”是創作乏力的表現。
如果把“小鮮肉”奉為影視創投的圭臬,無論什么題材、什么劇情、什么角色,皆以體貌閑麗的花美男作為主角,是對藝術創作基本規律的嚴重違背。比如抗日題材作品中,啟用面若桃花的花美男,每次戰斗時都一襲華服、頭油锃亮,一番廝殺過后發型仍紋絲不動,還時常擺個造型,就會令觀眾大跌眼鏡。諜戰、軍事、偵探是更適合硬漢形象大展拳腳的題材,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小鮮肉”,紛紛走青春偶像路線,將會令影視創作的導向、審美和發展走入誤區。
二是會誤導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審美趨向、價值判斷乃至自我塑形。“任何精神生產在生產其產品的過程中也同時生產著接受它、消費它的對象”,如果過度迷戀長相,只看“顏值”不看故事,讓自帶柔光、膚如凝脂的“小鮮肉”統領影視創作,會令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審美水平流于幼稚和膚淺。如果年輕觀眾紛紛效仿“小鮮肉”的精致裝扮,那么長此以往,有血性的硬骨頭男兒會越來越少。
今天,“90后”“00后”成為影視市場的消費主體,他們是中國的未來,他們所關注和接受的信息、所塑造和形成的觀念都會反作用于社會。“90后”“00后”新生代審美能力、價值觀仍在塑形階段,容易成為被糊弄的對象。當作品的藝術格調不高,編劇、導演、演技跟不上時,創作者就用“小鮮肉”的臉來占據年輕觀眾的視線,阻隔了他們的深度思考,這會對其審美判斷、價值塑造帶來不容忽視的傷害。
硬漢缺失,花美男包打天下,是當今影視創作的硬傷。縱觀影壇,新生代知名演員當中稱得上硬漢的寥寥無幾。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里應該有陽剛之氣、憂患意識和家國情懷。當然,也有令人欣慰的案例,比如國慶檔票房火爆的《湄公河行動》以及為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創作的電影《勇士》,皆以熒屏硬漢宣示陽剛之氣的熱力回歸。中國影視界應該多一些剛毅果敢、氣宇軒昂、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影視創作者要有文化自覺,養浩然之正氣,多塑造一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大丈夫,用積極、健康的姿態引領受眾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影視 小鮮肉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