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四川涼山多措并舉為脫貧
路通了,大涼山深處的嘎窩村熱鬧了起來。村頭的蘇取哈剛剛買了輛摩托車:“今年準備多承包點地種玉米,買家直接開車上門收貨咯。”對于賣農貨常年靠馬馱牛背的嘎窩村人來說,一條修到家門口的水泥路,就是他們的幸福夢。
嘎窩村所在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高山峻嶺,交通閉塞。守著大山,怎么拔掉窮根?近年來,當地政府不斷創新扶貧機制,走出一條多元扶貧之路。2015年,涼山州農民人均純收入9422元,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的25.6%降至11%。
易地扶貧搬遷成為涼山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在西昌市書夫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豐子跑總算搬進了期盼已久的新家。豐子跑說,能搬到交通便利的山下居住,是他和家人多年的愿望。
四川涼山州啟動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讓豐子跑在山腳安上了新家。涼山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像豐子跑一樣的貧困戶,到2015年底仍有48.7萬人。其中,約有60%居住在深山區、高寒山區、石漠化地區、地方病多發區等生態環境惡劣的地區。
“要想徹底拔窮根,得搬出深山,換個環境謀發展。”涼山州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王永貴說,2016年度涼山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計劃總投資30.9億元,擬在399個安置點搬遷安置13113戶51618人。各項工程于8月底前全面開工,截至12月1日,全州搬遷住房建設已完成7215戶,占全州總任務的55%。
搬出去吃什么?“為妥善解決搬遷群眾的長遠生計,州里大力培育專業合作社、組建家庭農牧場,就地扶持種植、養殖等產業發展,使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王永貴說。
搬出去的,換了個活法。但對于更多不具備搬遷條件,生活在山區的人來說,靠什么擺脫貧窮?大興產業,成為涼山各級黨委政府斬斷深山區窮根的共識。
金陽縣熱柯覺鄉丙乙底村是個貧困村,地處波洛山頂,平均海拔3200米,土地貧瘠。幾經商議,金陽縣決定,依托高山氣候,在丙乙底村建設一個錯季蔬菜基地,采取“支部+公司+協會+精準戶”模式,走“有機”路,出“錯季”牌。
“基地種植有萵筍、西蘭花、花椰菜……由于上市時間晚,錯開了旺季,特別暢銷,僅蓮花白一項收入就近400萬元。”丙乙底村第一書記李振說,村里的貧困戶以土地或資金入股,今年收到的租金達10.28萬元,工資性收入22.7萬元。
“說一千道一萬,扶貧還是要靠產業,必須把扶貧項目做成扶貧產業。”李振認為,政府要做好自己的角色,比如引資金活水、拓市場銷路、抓技術培訓、建基礎設施等。
被群山和金沙江環繞的會東縣老君灘鄉魚壩村,此前幾乎與世隔絕。在修路之前,魚壩村的孩子到老君灘鄉政府所在地上學,要走10個小時的羊腸小道,其中還要途經一段幾乎呈90度直角的懸崖絕壁。
今年2月份,當地政府投資168萬元,耗時半年,這條穿行在懸崖峭壁間的公路終于通了車。“這是連心路啊!以前老覺得我們魚壩是老君灘鄉的‘棄兒’,現在不一樣了。”走了大半輩子泥濘路的王堂富說。
魚壩村公路的修建只是涼山實施交通扶貧的一個縮影。涼山山地占全州總面積的90%以上,滯后的公路建設是制約全州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2013年,四川省政府啟動實施《涼山州2013—2015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推進方案》。截至2015年底,涼山州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126.7億元,建成計劃內農村公路9772.7公里,建成國省干線791公里。道路暢通給涼山百姓送去了出行便利,也帶去了發展機遇。在越西縣,40個鄉鎮村寨實現了水泥路互通互聯,便利的交通帶動越西旅游業蓬勃發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涼山 扶貧 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