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這個秋季佛像藝術品逆勢上揚
近來頻頻拍出佳績的佛像藝術品,不僅是拍賣場上的一抹亮色,也為一直處于深度調整的藝術市場帶來了生機。
12月14日,在巴黎佳士得“亞洲藝術專場拍賣會”上,一尊估價僅15萬至20萬歐元的遼左巡院驗記官檢款銅鎏金大日如來坐像,經過一番激烈競逐后,終以超出估價60多倍的1357萬歐元(約合人民幣9850萬元)成交,一夜間成為藝術品市場上最“耀眼”的一件藝術品。
事實上,此前紛紛登場的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秋拍中,多家拍賣行推出的佛像專場或佛造像藝術品都有不錯的表現。像中國嘉德一尊蒙古17世紀銅鎏金哲布尊丹巴像便斬獲了7303萬元的高價。而北京翰海今秋力推的“西路十年——金銅佛像”專場,一尊17世紀的銅鎏金綠度母拍出了3795萬元的高價,另一尊11世紀的無量壽佛則以3450萬元高價成交,粗略一算,僅這個專場就有1.4億多元入賬。北京保利今秋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分量的佛造像拍品,三天的預展,該區域總是人頭攢動,足見這些拍品對人們的吸引力。北京東正秋拍隆重推出的“皇家長物”專場,盡管只有10件拍品但佛像藝術品就有三件——清乾隆銅鎏金銅胎掐絲琺瑯無量壽佛、清乾隆御制瓷胎洋彩描金無量壽佛、清康熙銅鎏金嵌寶石無量壽佛,僅這“三員大將”就斬獲了3220萬元。
佛像藝術品很火已是不爭的事實。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內地春拍佛像藝術品共計成交了2.38億元,到了2013年秋這一區域已達到6.77億元的份額。而今年春拍,佛像藝術品的成交額已經突破10億元,成為雜項板塊最重要的一個品種。本季秋拍,嘉德的佛教藝術品無論拍品數量還是成交量、成交率,都高于去年同期;東正的成交額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4%。
對此有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目前全國活躍在一線的大中型拍賣行中,本輪秋拍至少有10家公司都把佛像藝術品作為一個專場,而這10家里面又至少有兩三家安排了兩到三場的佛像藝術專拍。“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佛像藝術品還以無底價形式上拍,盡管是無底價,但拍得卻異常精彩。”據這位人士介紹,如嘉德推出的“心賞·賞心”專場,就有無底價拍品,像一尊12至13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由無底價起拍,最終卻以126.5萬元成交。
在不少人看來,藝術品市場并未完全走出“寒冬”,但各大拍賣行推出的佛像藝術品卻屢屢有不俗的表現。這種逆勢上揚的現象,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呢?本報記者特邀了三位業內資深人士,聽聽他們怎么說。
香港翰海拍賣公司董事長一西平措:進入第二輪收藏時段
就佛像文物藝術市場整體而言,我覺得現在進入了第二輪收藏時段,這與收藏人群素質文化和藝術修養的整體提高不無關系。現在的收藏者趨向年輕化,他們具備更好的審美能力和分辨能力。對佛像藝術的認知度提高也促使了整個佛像藝術市場的發展。
古董類佛像藝術品市場到今天已整整發展了10年。在這10年中,藏家們通過不斷學習來積累經驗。比如,佛像藝術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它和瓷器、字畫、玉器等其他類別的區別。而這10年中,除了不斷有新人加入,也有越來越多相對資深的收藏者加強了自身學習與了解。但是這種了解還需時日,我覺得還會出現第三輪甚至第四輪的一個增長。
具體到佛像文物藝術品的市場,從現在到2018年仍然會有一個持續較高的增長,但是2018年以后——2019年、2020年可能會有一個回落,不過應該是一個比較小幅的回落。那些真正好的藝術精品回落的幅度不會很大。
如果按時間段來劃分的話,我認為,從2016年一直到2030年,佛像藝術品的市場可以預見,都將是一個比較穩定的上升坡線。當然如果具體到每一時段的行情走勢的話,也是會有上下的波動和曲折的。這是因為藏品的品類不同、人們的關注度不同、大家對佛像領域的這些板塊的理解不同造成的。
資深佛像研究者陳建明:游資投機是重要原因
造成近兩年佛造像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紅火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游資進來了。近年來,股票市場低迷,房地產市場低迷,這讓不少人變得非常焦慮,“游資們”手上有大量的資金不能坐等貶值,于是古玩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冰火兩重天”——就是所有的古玩市場都冷冷清清,不少古玩城都快要倒閉了,但是拍賣市場某些領域卻顯得頗為紅火。
平時在我們的眼睛里最多就是千八百萬,還得咬牙切齒買的藏品,現在輕輕松松就過億了!出現這種現象那就一定是有一大波不明就里的錢進來了,這些熱錢對于藝術品不是像我們業內人士這樣理性地從歷史、藝術的角度來解讀其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他們就是覺得現在我的錢沒地方去,這件藝術品只要是個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真東西,那我就要。
特別是在拍賣場中,一看有人跟他爭搶,那他就更來勁了,先買了再說,這個就是典型的社會游資進入市場的一種表現。他們的表現有點類似于股票市場的股民,追高不追低,股票漲了他反倒拼命地追。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從中不難看出,游資對于資本投機的一貫操作手法。
如今從事金融投資的人,一般來說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他們對于文物藝術品并不是完全不懂,特別是對于西方的審美標準,是有一些認知的。我們知道佛像造像藝術品絕大多數都是立體雕塑,雕塑藝術為東西方審美所共同接受,特別是西方認為雕塑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立體雕塑代表著人類各個門類的綜合藝術審美之大全,無論是平面還是造型甚至人體解剖。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于雕塑藝術審美是比較了解的,是有基礎的。畢竟他們也不敢貿然涉足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文物藝術品。
另外,當下整個社會信仰的缺失,也造成了人們的急功近利和盲目,在這樣一種浮躁的壓力之下,每個人都渴望心靈的寧靜。這些佛造像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可以讓人有精神和視覺的雙重享受。它們不但能帶來精神上的寄托還能夠作為藝術品投資,可以讓人一舉多得。在這樣的背景下,佛造像藝術品也就火起來了。
佛造像收藏者張斌:區分藏品,不為名頭所惑
自有拍賣以來佛像藝術品就一直在上拍,只不過這一兩年來該領域的市場更加熱鬧起來。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拍品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此前市場不溫不火的時候,拍品以藏傳佛像和中原的漢傳佛像為主,基本上沒有其他類型的拍品。但是最近兩三年,當然也是受國外一些拍賣的影響,那些古印度、尼泊爾甚至最早的犍陀羅造像大量進入到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其實古印度的很多造像嚴格說并不是佛教的造像,而是古印度教的造像,包括一些濕婆、天王等等。所以收藏者在收藏的時候最好對此能有一個明確的區分。
再有我比較關注目前活躍在佛像藝術品拍場上的所謂經紀人們。總的來說,真正對于佛像藝術的造像,既能夠從佛學的角度來解讀,又能夠從藝術的角度來辨別的專家是不多的,掐指算來也就是金申、黃春和、一西平措等人,當然還包括在圈內口碑比較好的幾位大藏家們。但是現在隨著市場的紅火,開始有大量的佛造像經紀人進來,他們多來自體制內,擁有各種各樣唬人的頭銜,但其實都不是那么回事。體制內的很多專家,盛名之下其實是難副其名,原因在于他們在理論上的造詣雖然很強,但這些人往往和市場脫節,對市場中的佛造像藝術品的來龍去脈不甚了解,特別是那些造假的手段和方式。他們進入市場后往往會出現很多的誤判。這一點,我是深有感觸的,也提醒收藏者盡可能找那些活躍在一線的相關業內人士。
編輯:陳佳
關鍵詞:這個秋季 佛像藝術品 逆勢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