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毛艷華:在“一帶一路”上塑造港澳新角色
編者按
香港和澳門在我國改革開放中一直扮演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在經濟新常態下,一方面,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必將重塑港澳與內地的經貿合作關系,帶來更多機遇;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建設能夠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助推港澳經濟轉型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日前,來自內地與港澳地區20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40位專家學者在“開放新格局下的港澳與內地經貿關系”研討會上就此發表各自的見解。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來,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動全球化以新的形式深入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這是對新自由主義發展觀的重大超越。新自由主義過分強調市場的完全開放和政府機制的改革,以滿足資本輸出的需要,為資本主義全球擴張創造條件。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下,資本是最大的贏家,而社會付出了巨大代價。“一帶一路”倡議把基礎設施作為一種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其互聯互通性具有超越國家邊界特征,并且具有外溢性和跨期世代的公共收益特征,有利于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共同推進經濟走廊建設,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一些內陸國家的發展,并在國際社會倡導經濟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通過推進沿線大通關的合作,建立國際物流大通道,充分發揮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和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功能,有助于沿線各國基于比較優勢平等參與,共同打造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網絡。“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使全球化惠及更廣闊的區域和更多的國家,尤其是發展滯后國家。
以中國企業“走出去”和相應的自由貿易區網絡構建為特征的“一帶一路”建設,將重塑港澳與內地的經貿關系。過去30年,內地以引進為主,基于成本優勢和比較優勢參與全球分工;“一帶一路”建設中,則以資本、技術、服務等要素的雙向流動為特征,基于規則優勢和市場體制機制優勢與沿線經濟體共同構筑全球區域價值鏈。因此,服務業分工合作與服務貿易自由化將代替制造業分工合作與貨物貿易成為港澳與內地經貿關系的核心內容。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因此,在CEPA《服務貿易協議》框架下深化港澳與內地經貿關系,對打造“一帶一路”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具有重要的示范與借鑒意義。CEPA框架下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創新將推動港澳與內地的雙向投資便利化;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創新會大大降低跨境貿易成本、提高通關效率;以金融開放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為目標的金融制度創新能加快港澳與內地的金融深度合作。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和“雙向”開放過程中,港澳與內地之間商業存在的服務貿易將成為主要形式,以服務外包和自然人流動形式的服務貿易也將顯著增加,跨境人民幣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規模將不斷擴大,港澳與內地的金融市場將融合發展。作為內地簽署的開放水平最高的自由貿易協議,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全面實施對于我國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提出的全球化方案,注重內聯外拓的機制建設,實現中國與沿線經濟體共商、共建和共享。因此,香港和澳門的自由港經濟功能和產業特征與“一帶一路”建設所致力構筑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網絡、共同打造通道經濟和平臺經濟的目標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和澳門可以發揮自身優勢,扮演新的角色。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金融中心,能夠為“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提供全球供應鏈管理等高端物流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金融、財會、擔保、法律等專業服務以及多元化、高水平的商業模式支持,服務內地廣大中小企業“走出去”;作為全球最具規模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香港將扮演“一帶一路”的主要集資融資平臺,助推人民幣國際化。而澳門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自身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平臺”的地位,深化與東盟、葡語系和拉丁語系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 毛艷華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毛艷華 一帶一路 港澳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