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要讓醫患“兩頭甜”
如何讓家庭醫生簽約制度走得更穩?逐漸達成的共識是:要轉向以家庭醫生為核心的新型服務模式,就要想方設法讓資源不斷向基層聚集。這意味著既要補足家庭醫生的服務能力,提升家庭醫生的服務動力,又要讓簽約百姓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需求得到滿足,使雙方的契約關系變得牢不可破。
■增加合格家庭醫生供給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濤指出,擴大全科醫生培養規模,提高全科醫生培養質量,是建立家庭醫生制度的必經之路。
代濤提出,許多地區寄希望于通過促使大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辦法,盡快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但通過行政化手段推行難以奏效。為此,必須建立起普惠各方的整體激勵機制,激勵高水平的全科及專科醫生到基層開展健康管理服務和普通門診服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醫院院長曾益新不久前到深圳市羅湖區調研發現,羅湖醫改以“總額管理、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為抓手,讓公立醫院和社康中心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倒逼醫院主動把好醫生下派到基層,把簽約居民的健康管好。
■醫患雙贏才能走得遠
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金春林提出,為吸引簽約者,應盡量豐富簽約服務包的內容,在就醫、轉診、用藥、報銷等方面體現簽約優勢。
廈門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楊叔禹介紹,該市精心設計簽約配套政策,使簽約居民享受“多快好省”的服務。“多”,即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簽約對象可酌情開4周~8周的藥;“快”,即簽約居民可走綠色通道轉診,提前3天優先預約大醫院專家門診;“好”,即簽約居民有獨立的診療服務區和專屬的收費結算處,可享受家庭醫生團隊個性化健康管理和慢病精細化管理。“省”,即簽約參保人在基層就醫,門診醫療費不設起付標準,由家庭醫生推薦轉診的,住院醫療費不設二次起付標準。
如何讓家庭醫生“有底氣、樂意干”?楊叔禹表示,廈門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的分配,打破了收支兩條線、績效總額封頂等做法,將簽約服務費全部用于團隊激勵,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額。按每個簽約團隊(1名家庭醫生,2名~3名全科醫生助手)有效管理1500人估算,團隊成員每年收入將增加3萬元~6萬元。
■用信息化創造簽約附加值
記者梳理發現,在探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路上,各地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試圖建立健康信息共享機制。
“‘互聯網+’已成為連接人和社會的基本工具。和衣食住行一樣,百姓就醫和互聯網聯姻也終將是一條必經之路。”健康報社移動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周冰認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到哪,信息化支撐就要延伸到哪,要用信息化手段聯通每一個服務末梢。服務提供者需要設計好信息化平臺,讓家庭醫生服務更好地嵌入百姓生活。”
代濤認為,信息化與家庭醫生服務的融合,可以在提高效率和就醫便利性的同時提升質量。比如,借助可穿戴智能設備,采集簽約居民健康信息。
時下,不少地區正在積極嘗試利用互聯網手段,幫助搭建家庭醫生服務平臺,推動家庭醫生簽約制度落地。廈門市建立了“廈門i健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臺。鎮江市已經初步實現門診電子病歷系統和居民健康檔案系統相互對接。上海市利用信息化技術,支撐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機構和社區協同開展居民健康管理。(記者韓璐)
編輯:趙彥
關鍵詞:家庭醫生 簽約服務 醫患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