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下一個屠呦呦在哪兒?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題:“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下一個屠呦呦在哪兒?
新華社記者王賓
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榮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她率先從大量中醫古籍中篩選出青蒿作為抗瘧首選藥物并發現青蒿有效部位乙醚提取物,讓中國醫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她曾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家最高科技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青蒿濟世,中國醫藥為世界健康謀福祉
上世紀六十年代,瘧原蟲對“老藥”產生抗藥性使惡性瘧疾橫行。1969年,時年39歲的屠呦呦臨急受命,帶領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抗瘧新藥科研組整理典籍、走訪名醫,收集到2000多個方藥,對其中200多種中草藥380多種提取物進行篩查,從浸泡液體的嘗試篩選到提取方法反復摸索。
中藥為源,矢志尋蒿。一遍遍地翻閱典籍文獻讓希望的曙光初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一千多年前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讓屠呦呦受到了啟迪:用乙醚在低溫提取有效成分,第191次實驗終獲成功。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以青蒿素類為主的復合療法作為抗瘧首選方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路易斯·米勒說,正是傳統中醫藥的寶貴價值和屠呦呦對于國家使命的忠誠之心,讓世界瘧疾感染者免于病痛,重獲新生。
“青蒿素對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事務負責人特希迪·莫蒂稱贊青蒿素治療瘧疾的發現對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帶來巨大改變。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幾十年里,青蒿素在全世界共治療了兩億多人,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腳步不停,心系青蒿
“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在2015年獲得“諾獎”后,屠呦呦對記者這樣說。摘得“諾獎”一年來,屠先生對青蒿素還有怎樣的牽掛?
在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一個月前,屠呦呦拿出了100萬元捐獻給母校北京大學設立“屠呦呦醫藥人才獎勵基金”,激勵更多年輕人熱愛中醫藥科研事業,堅持做研究。“我希望能有青年科研工作者能把接力棒傳遞下去。”屠呦呦說。
“讓青蒿素物盡其用。”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助手楊嵐對記者說,屠先生希望讓中醫藥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成果,更好地發揮護佑人類健康的作用。
青蒿素抗藥性問題、青蒿素拓展適應癥研究仍讓如今已87歲高齡的屠呦呦放不下。“我最關心的是臨床療效。”屠呦呦屢次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應該徹底弄清青蒿素的作用機制,全面挖掘它的潛力,為人類解決更多的疾病問題。
在抗瘧之外,屠呦呦團隊正在探索青蒿素類化合物對其他疾病的治療。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員廖福龍說,日前雙氫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的新藥研發已經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臨床研究批件。“抗病毒、免疫抑制、抗腫瘤、抗霉菌作用也在我們研究之列。”廖福龍對記者說。
讓“青蒿素精神”生根開花,下一個屠呦呦不再遙遠
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重大意義何在?下一個屠呦呦離我們還有多遠?
中醫藥是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和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2016年底我國通過的《中醫藥法》為中醫藥創新性發展指明方向: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促進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繼承和創新。這構成了中國創新驅動戰略藍圖的一個有機部分。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認為,屠呦呦及其團隊體現出的是一種“青蒿素精神”,即傳統中醫智慧經驗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把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與敬業精神相結合。治病救人、解除病痛,在屠呦呦團隊數十年的青蒿素研究中,從發現青蒿素衍生物到研制新藥的一系列科研創新也正是“青蒿素精神”的生動寫照。
“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中醫藥界相關專家在談到屠呦呦此次獲獎時表示,中醫藥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結合,將照亮原創性成果的前路,將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將引領世界生命科學的發展,為中國式辦法解決世界醫學難題做出貢獻。
“‘諾獎’的大門已經打開,更多中醫藥創新的世界級成果會涌現出來。”張伯禮對記者表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抗腫瘤、治療代謝性疾病以及中藥復方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進展,下一個屠呦呦不再遙遠。
編輯:秦云
關鍵詞:屠呦呦 青蒿 國家最高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