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孫熙國:育人重在全過程全方位

2017年01月17日 10:19 | 作者:孫熙國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精神、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的根本和關鍵。

第一,學校要明確辦學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

一流的人才必須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有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的人才。這種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這種責任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責任,對中國人民的責任,對中國共產黨的責任。這種擔當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擔當,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的擔當,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擔當,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擔當。

要培養一流的人才,就必須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關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立足中國大地辦大學。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靈魂和政治方向,丟掉了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了中國共產黨,也就沒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一句話,丟掉了馬克思主義,一流人才的培養就完全落空了。

第二,教師要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p>

教師的使命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對馬克思主義真懂真信,然后才能保證自己所授的業是“正業”,所解的“惑”是存在于學生心中的真“惑”,而不是假問題和偽命題。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每一位教師在他的研究和教學中都應把握好政治立場堅定性和科學探索創新性的有機統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學術問題等同于嚴肅的政治問題,也不能把嚴肅的政治問題等同于探索性的學術問題。不能一說學術問題可以研究,就不顧場合口無遮攔亂說一氣,也不能為了沽名釣譽而標新立異。

作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教師就必須做到既要教給學生知識,又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在當代中國,要想成為一名好的老師,就必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理想和智慧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功能。但是,所有的課程都有一個共同的職責和使命,這就是立德樹人,它是高校的立身之本。1999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高校的每一門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更要著眼于知識的轉化,即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轉化為學生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真正實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觀目標的高度統一。

因此,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利”,而是每一位高校教師和每一門課程應該負有的共同職責和使命。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研究和教學中都應做到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做到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第四,學科建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一個時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出現了“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現象。馬克思主義在一些學科中“失語”,在一些教材中“失蹤”,在一些論壇上“失聲”。要克服上述現象,解決上述問題,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功能,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指導,下大力氣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領航工程。

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譬如說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哲學社會科學訓練培養教育體系不健全,學術評價體系不夠科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完善,人才隊伍總體素質亟待提高,學風方面問題還比較突出,等等。出現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面向中國實踐和中國問題的導向意識不強,二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意識不夠。我們知道,不解決生活和實踐問題的理論不能叫作理論,只能是無病呻吟。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和西方的不一樣,今天的哲學社會科學和古代的不一樣,根本區別就在于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

因此,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面臨著的迫切問題就是如何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下,研究和解決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各個領域中的問題,構建中國人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和學科建設體系,為中國和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向國際社會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作者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孫熙國 育人 高等教育事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