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對硬盤企業希捷關廠焦慮實無必要
◎希捷關閉蘇州公司實因傳統硬盤產業衰落,是企業根據市場調整自身業務的行為
◎目前,中國制造正向創新、智能、綠色和高端轉型,這必將吸引外資在中國市場調整布局,撤離低端,轉向高端
近日,全球硬盤行業領軍企業希捷集團關閉了其在蘇州的工廠。消息傳來,引發廣泛關注,“高稅收逼走了希捷”“外資不看好中國”等似是而非的觀點甚囂塵上。然而,事實究竟如何?
一來,希捷集團蘇州工廠的關閉,與APA落實并沒有直接關系。APA是指企業就其未來年度關聯交易的定價原則和計算方法,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與稅務機關按照獨立交易原則協商、確認后達成的協議。早先,江蘇稅務局認為希捷2007年至2013年在當地繳的稅率低于希捷集團公布的利潤率,需要補繳,希捷則表示在當地工廠的利潤本就低于其他地區的利潤。最后結果是,希捷與江蘇省稅務部門達成了APA(單邊預約定價安排),希捷江蘇APA執行年度預計每年將增加利潤約4.5億元,增加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款約4億元。
事實上,上述APA已是當時江蘇省簽訂的第16起協議。且這一協議并非中國特有,而是近年來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稅收完善國家廣泛采用的一種制度安排。它能充分考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部利潤,更加符合企業運行的客觀規律,有效遏制企業進行關聯交易和避稅。
二來,希捷集團蘇州工廠的關閉,是企業在產業大變革背景下的自身業務調整。希捷集團在中國工廠的產品以磁頭驅動傳統硬盤為主,但目前新型固態硬盤已占據市場主要份額且呈逐年上升態勢,加之硬盤應用的電腦等終端產品需求降低,導致近幾年蘇州公司和無錫公司的訂單持續減少,產能嚴重過剩。數據顯示,希捷蘇州2016年的進出口額同比下降了近40%,整個希捷集團四季度凈利潤更是同比減少82.3%。
此前,希捷也聲明稱,由于世界宏觀經濟形勢改變,全球市場對筆記本、個人電腦和企業級硬盤的需求下降明顯。去年希捷集團面臨種種困難,不得不在全球范圍內裁減人員14%。由此可見,希捷關閉蘇州公司是基于市場變化作出的正常調整,與對中國經濟是否有信心,并無關聯。
不可否認,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步消失,是當下許多加工制造業關閉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幾年,選擇關閉蘇州工廠的不僅只有希捷,還有諾基亞、蘋果、小米等企業。
但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正是讓高端取代低端的騰籠換鳥。長期以來,我國吸引外資是“撿到籃里都是菜”,巨大的人口紅利、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積極配合的地方各項支持政策等等,吸引眾多跨國公司紛至沓來。也正是這種以市場換技術的思路,讓我國迅速融入全球市場,成就了我國制造第一大國的地位,也得到了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機會。現在,正如“中國制造2025”所提出的,中國制造要向創新、智能、綠色和高端轉型,旨在找到自己的新優勢。這或許也正是我國一些地方對外資優惠政策逐步弱化的原因。
中國巨大的市場仍在,尤其是在《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政策引導下,高端制造的市場潛力將被發掘出來,目前機器人、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高端產業在中國發展迅速,這必將吸引外資在中國市場調整布局,撤離低端,轉向高端,加快新舊動能替換。
兩個聲明可以驗證這個觀點。一個是希捷集團聲明,中國無錫工廠將繼續是其全球僅有的兩家生產基地之一,希捷集團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將進一步增加在中國無錫的投資,對自身業務實行優化以滿足市場需求,并期待在安防監控、機器人、物聯網以及對硬盤存儲產品需求不斷提升的云計算方面提供更多新產品。一個是蘇州工業園區的聲明,在全球化產業體系中,兼并重組是產業轉型中經常出現的現象。近年來,園區企業加速成長、企業對外兼并收購也非常活躍。希捷蘇州公司關閉僅是園區企業兼并重組中的一例。
可見,對希捷關廠的過度聯想,既無依據,也無必要。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希捷 企業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