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上海副中心城區藝術產業發展狀況

2017年01月19日 16:35 | 作者:陳佳 | 來源:上海大學
分享到: 

如果從北京整座城市對待藝術的包容度來說,上海是地方的,具有地域性。許多人都感慨上海近十年的迅速變化與發展,在許多方面已毫不遜色于當今的一些國際大都市,但這只是硬件。如果看一看代表上海城市形象的雕塑與景觀設計,或者是再看一看它的文化產業,也許就會發現上海離國際化大都市的真正差別所在,這與我們“重實用、輕審美”的城市發展思想觀念是直接相關的。[1]上海的藝術產業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區,徐匯濱江的建設中和虹口多倫的逐漸衰落提醒政府在規劃藝術產業時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而楊浦和閘北兩區因自身原因并沒有吸引藝術產業發展的有利優勢,但其結合本區資源發展起了其它文化創意產業。上海藝術產業的薄弱主要是其自身的原因,但也有藝術產業本身的一系列問題。上海自貿區對上海的拍賣市場、藝術產業、藝術金融都有一定影響,但其成立時間過短,仍有待觀察。

徐匯、虹口區相對于前面所分析到的區域來說,藝術產業不夠穩定。徐匯濱江的日趨興盛與虹口多倫的日漸蕭條形成鮮明對比,這再一次提醒政府在打造一個文化園區時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虹口區應該利用好自身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促進藝術產業的轉型升級,而其現狀值得上海其它區域的借鑒。楊浦、閘北兩區的藝術產業都只零星分布,藝術產業并不是其重點發展對象。楊浦區圍繞同濟大學發展起了設計產業,而閘北區欲圍繞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發展影視產業,兩區都根據自身資源條件有針對性地發展著屬于本區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而相對于藝術產業來說,兩區并沒有吸引其發展的區位優勢。

一、 徐匯濱江的興起與虹口多倫的衰落

上海的徐匯濱江,即上海黃浦江西岸盧浦大橋與徐浦大橋之間段,借2008 年上海舉辦世博會東風,開始動遷并籌劃區塊整體開發,至今開發建設雛形已現。2012年,徐匯濱江地區被列為上海“十二五”時期六個重點開發功能區域之一。徐匯區發布《文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徐匯濱江最終定位以文化產業為先導,利用大量的歷史建筑、工業建筑遺存,做一個區別于世博會后續文博區的文化產業區,打造以西岸為地理載體的系列文化品牌工程,包括落實西岸文化走廊、西岸傳媒港、西岸音樂節,以及戶外美術館群落、演藝劇場群落、東方夢工廠等,希望能夠同時將歷史遺存與工業記憶變成城市空間和歷史發展的資源,給居民提供歷史記憶的可能性。[2]

QQ圖片20170119163300

城市能夠在不斷的發展中保持自己的基本結構,而在今天中國的城市言論里面,似乎并沒有太多實際保護的語境。在西岸這個濱水結構里,輕輕揭開,即是一厚重工業歷史的長篇。“徐匯濱江的開發應當延續徐匯的文化品位、文化氣質,希望能在產業上形成特色,所以我們引入了文化產業和文化項目,來提升濱江的文化品位和氣質”。[3]作為上海中心城區唯一可大規模、成片開發的區域,這個空白在今天的城市發展中占盡優勢。在徐匯濱江,一系列美術館、博物館、演藝空間正在集聚:部分中航油油罐被布置為360度全景舞臺;工業塔吊和煤炭傳送帶被改造為高架步道,成為具有特色的塔吊演藝廣場……隨著“夢中心”項目的正式開工建設,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的開放,公共基礎設施和地下空間整體改造積極推進,整個徐匯濱江地區的功能、產業、人才匯聚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改造后的西岸在濱江地區非常有吸引力。新開館的龍美術館,由中國建筑師柳亦春設計,從設計概念到精細的混凝土施工,整個建筑完成度水準非常高,是中國當代建筑近十年來一個高品質的作品。由日本建筑大師藤本壯介設計的余德耀美術館成為國內外當代藝術的重要展場,豐富了徐匯濱江的藝術生態。徐匯濱江開放空間里的場地功能規劃希望看到建筑與藝術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與組織方式,與城市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個場所最終是各種場景在日常經驗的時空中的不斷被書寫、表現與重構,所以場景的選擇與功能聯系在一起,可以想象未來的濱水城市空間的多面性。

原上海飛機制造廠的沖壓車間改造成的西岸藝術中心在2014年9月推出了第一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首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是徐匯濱江文化藝術區繼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保稅倉庫之后的一個大動作,博覽會使這個區域的藝術鏈條更加完整(圖4-1)。此次博覽會提出“5+25”全新模式,也就是分為5天針對專業人士的博覽會和25天面向公眾的特展,主辦方希望分別兼顧藏家購買作品與藝術愛好者欣賞展覽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博覽會的功能,試圖讓整個博覽會“慢”下來。小而精是西岸藝博會整體的特色,雖然只有25家,參展的畫廊幾乎都有響當當的名聲或者不俗的實力,畫廊的質量遠比數量值得稱道,上海的藝博會開始了精致路線的服務。此次西岸的保稅倉庫為國外畫廊提供了相當優惠的政策,來自瑞士圣加侖的約瑟夫松鍋爐房畫廊創始人菲利克斯·雷納(Felix Lehner)表明,如果他們帶來的雕塑大師漢斯·約瑟夫松的作品只停留在博覽會中,就不需要交稅。[4]

QQ圖片20170119163332

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的建立以及其他后續的文化事件,通過城市空間的更新和文化藝術的引導,吸引了大量市民參與,激活了一個城市區域的活力。負責徐匯濱江總體開發建設的西岸集團副總干瑾始終覺得還差一口氣:“文化產業有了,文化元素有了,但還缺那么一點催化劑,就是金融。”她說,如果有金融的催化與發酵,西岸地區的文化藝術品展示交易活動將有質的跨越。[5]徐匯區也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依托徐匯濱江的文化場館載體發展藝術品基金、信托、租賃、典當、拍賣、支付、擔保、保理、保險等金融機構;同時打造藝術品全產業鏈,完善藝術品鑒定、評估、定價、經紀、法律咨詢等配套服務,由此激活“藝術濱江”。

多倫路文化街原名竇樂安路,位于上海市虹口區,是上海數千條馬路中唯一的文化名人街,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中國文學巨匠、文化名人、左聯作家以及社會名流的人文薈萃之地(圖4-3,圖4-4)。它對上海近代的發展,甚至全國文化的發展及對革命思想的傳播具有極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在近現代中國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之說。同時,街區內留存不少優秀的近代建筑,豐富多彩的花園別墅與新舊里弄相結合,風貌獨具特色的中、高級別墅與住宅并存。20世紀90年代以來,虹口區政府以打造“雅文化圈”為目標對多倫路街區進行了改造,并提出了多倫路文化社區的建設目標。目前的多倫路已成為了“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多倫路街區也成為了上海虹口區對外宣傳的重要商業休閑文化街區。

QQ圖片20170119163358

朱屺瞻藝術館和多倫現代美術館作為虹口區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分別代表了上海的傳統經典和當代前衛藝術,一直備受國內外文化藝術界關注,是上海文化藝術領域的兩個亮點。朱屺瞻藝術館1995年對外開放,屬公辦美術館,2003年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建成開館,是中國第一個為當代藝術服務的專業化國辦現代美術館。先于多倫建立的朱屺瞻藝術館定位于傳統經典的展示,于是在多倫路原先老菜場舊址上打造的多倫美術館致力于推動當代藝術。盡管當時的中國對當代藝術還不夠了解,但上海的國際視野和廣闊的文化包容性使得當代藝術能夠在上海有一片棲身之地,而多倫以“原創性、學術性、國際性”為辦館理念,將自己作為當代藝術國際化交流的平臺,足以可見它對上海地區藝術文化要旨的準確把握。

多倫路街區改造的直接利益關系群體主要有政府、本地居民以及外來消費者,他們對多倫路街區改造都有著自己的意愿。政府希望多倫路在商業收入和人流方面能夠媲美新天地及田子坊,為虹口區帶來社會效益與商業效益。本地居民希望早日改善居住條件,增加相關的公共設施、公共空間、優化周邊環境。外來消費者希望在多倫路找到精神及物質的消費價值,成為值得一去的場所。從三個群體各自的角度而言,多倫路目前的狀態相比改造前得到了改善,但卻與其改造意愿上有較大差距,且此種狀態持續了十幾年時間沒有改變,這也導致了對多倫路街區改造是成功或失敗的客觀評價陷入了兩難境地。[6]

虹口區政府對多倫路文化社區的建設目標是要通過“多倫路文化名人街”的植入,帶動街區的整體改造,動遷當地居民,解除現有的社區網絡,建設一個能與“新天地”媲美的上海新地標。然而由于多倫路周邊商業價值難以支撐這一整體開發計劃,導致整體改造在一期“文化名人街”實施后擱置,改造目標政績化傾向明顯,文化建設集中在多倫路文化名人街,社區民眾并未得到實際利益。多倫路改造陷入停滯狀態,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執著于規劃目標的實現。多倫路文化名人街目前出現最多且不斷重復的是以收藏為名的所謂古玩商店,文化功能較為單一,且主要進行商品交易活動,與居民的生活沒有產生聯系,甚至出現了相互隔離的現象。多倫路改造后對居民而言,僅僅是進出里弄的通道,不再具備居民停留的功能,多倫路街區成為了以名人雕像為主體的布景化空間。[7]

就整體而言,商業網點規模在穩步縮減,多倫路歷史文化名人街主力業態經營深陷窘境。目前多倫路街區現狀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商業休閑活動發展不盡如人意,商業氛圍較后期開發的田子坊、新天地相差甚遠。二是這里的設施內容已經開始游離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生活之外的擺設。多倫路對于居民而言成為了一種布景空間,街區的活力正在逐步喪失。三是資金和政策缺乏等問題成為歷史文化類休閑街區主力業態經營深陷窘境的根源,這里多以私人博物館、家庭收藏館等業態存在,如筷箸私人博物館等。但與公立博物館相比,私人博物館、家庭收藏館缺乏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存在準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運行不規范等問題,生存十分艱難,像原有的毛澤東像章、奇石等十幾家民間私人博物館已淡出多倫路。[8]長此以往,多倫路歷史文化名人街命運堪憂。

二、 楊浦、閘北區藝術產業薄弱

楊浦區的五角場800藝術區毗鄰五角場商業區,東臨黃興公園,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于2007年11月正式開業,成為楊浦區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標志。該區域建筑屬于罕見的包豪斯風格,經過改造后進駐了大批知名畫廊和當代藝術機構,并展出千幅畫作,常年藝術文化時尚活動不斷,并于2009年4月被上海市評為15家首批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一。政府本計劃將其發展為以畫廊和藝術機構為中心,設計公司、時尚店鋪、餐飲酒吧云集的時尚消費聚集區,然而,事與愿違,近幾年畫廊等藝術機構紛紛撤離,取而代之的是各類設計公司。楊浦區因學校和工廠聚集,并沒有太大的藝術購買力,藝術消費實力不強。而由于同濟大學等高校設計專業優勢明顯,反而形成了環同濟研發設計服務特色產業基地,原先以畫廊為主要目標的800藝術區也逐漸被各大設計公司所取代。

QQ圖片20170119163431

同時,區域內與文化產業相關的部門較多,有科委、經委、文化局、商務委及幾個園區管理單位,導致文化產業發展協調機構及落地統計口徑的職能部門不夠明確。由于楊浦區科技產業較發達,部分現代文化產業科技含量較高,因此不少現代文化產業歸屬于科技產業管理部門。作為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五角場800藝術區由本是科技企業管理單位的上海市知識產權園管理,又因知識產權園在五角場800藝術區的經營公司中占有部分股份,其參與了800藝術區的具體事務管理,這也進一步導致800藝術區由以畫廊為主的藝術園區轉向了設計產業。

而環同濟設計創意集聚區依托同濟大學的知識輻射、技術優勢、社會資本積累和人才集聚優勢,逐步建成設計創意集聚區。2000年起,上海市政府和楊浦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計劃規劃和實施項目,通過資金扶持、稅收補貼、政府采購、土地置換、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吸引、知識產權保護等方式優化區域創新環境,支持“環同濟”創意產業的發展。目前,環同濟設計創意集聚區已初步形成以建筑設計為龍頭,涉及市政工程設計、規劃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領域,形成較為完整的設計產業價值鏈。在楊浦區自身區域資源、政策扶持下,設計產業成為其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9]

閘北區藝術產業只有零星分布,區內的OCT當代藝術中心是唯一的美術館。而上海電影產業正迎來不可多得的黃金發展期,閘北作為上海電影產業的發源地,閘北區委、區政府順應趨勢,搶抓機遇,以影視后期制作為核心,著力打造環上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在區委的精心布局和區政府的強力推進下,制訂了功能規劃,明確了“建設四大基地、搭建六大服務平臺、開發七大項目”等重點任務,出臺了《閘北區關于促進環上大國際影視產業園區發展專項扶持政策》。伴隨著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正式成立并順利開學,麒麟影業上海總部、賈樟柯工作室等一批知名企業的落戶,環上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蓬勃展開。

閘北區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目標有三點:一是不局限于環上大,而是放眼于閘北整個中部;二是不局限于溫哥華電影學院帶來的影視制作,而是放眼于文化創意這個“大產業”的整體培育和集聚;三是不局限于閘北區,而是放眼于全上海乃至全球,進一步探尋豐富閘北中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路徑和對策。著眼閘北全局,以中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動“文化強區”戰略研究實施。進一步樹立“大文化”的理念,統籌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創園區轉型、公共文化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城區文化創新、核心價值觀培育等全面發展,加快研究和啟動實施“文化強區”戰略,著力提升閘北文化“核心競爭力”。圍繞促進環上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與環上大國際影視園區、環大寧商圈聯動發展,進一步深化集聚區布局和功能內涵,提升中部綜合戰略地位,更好地發揮其帶動南北兩頭發展、推動戰略全面落地的“軸心”和“支點”作用,集全區之力打造中部繁榮繁華新亮點。[10]閘北區整合本區資源,正在試圖打造出屬于自身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



[1]劉士林.“藝術之城”與長三角都市文明的全面發展[J]. 上海文化,2007(04),第89頁。

[2]諸葛漪,王奇偉.徐匯濱江打造西岸文化走廊[N].解放日報,2013.08.16(第001版)。

[3]姚偉偉李翔寧.“西岸計劃”映射中的“城市進程”[J].時代建筑,2014(01),第23頁。

[4]李一.用錢還是用腦[J].頌雅風·藝術月刊,2014(11),第33頁。

[5] 顧一瓊. “孫悟空”不應僅是只“猴子”[N].文匯報,2014.11.26(第003版)。

[6] 葉祖盼蔣珂李靜.植入與針灸:對上海多倫路文化街區改造的反思[J].重慶建筑,2013(05),第4頁。

[7] 葉祖盼蔣珂李靜.植入與針灸:對上海多倫路文化街區改造的反思[J].重慶建筑,2013(05),第5頁。

[8] 宋長海.上海休閑街區商業網點布局研究:一組比較——基于2006年和2011年的調查數據[J].江蘇商論,2014(09),第25頁。

[9]王思成徐艷楓.論中國城市創意產業的模式轉型——以上海楊浦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為例[J].中國名城,2015(02),第34頁。

[10]陳力.閘北中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路徑與對策[N].聯合時報,2015.03.04(第002版)。

編輯:陳佳

關鍵詞:上海副中心城區 藝術產業 發展狀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