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
民革貴州省委會支招建設特殊生態空間美麗鄉村
1月14日,政協貴州省十一屆五次會議在貴陽開幕。貴州省“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成了民革界別政協委員們談論的熱話題,也是民革貴州省委會提案關注的重點。
為探索貴州省特殊生態空間美麗鄉村生態發展的路徑,民革貴州省委會組建了調研組,分赴浙江、江蘇、江西、四川、云南及省內有關縣區開展調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民革貴州省委會向政協貴州省十一屆五次會議提交了提案《推進貴州省特殊生態空間美麗鄉村生態發展的建議》。提案指出,貴州省大量鄉村地區處于水源保護區、林地、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等特殊生態空間內。這些鄉村基本因歷史自然形成,特別是全省貧困地區的鄉村,多位于貴州省重點生態保護區尤其是特殊生態空間內,發展與保護沖突嚴重。貴州省50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有22個是國家級重點生態保護區,有21個縣是國家級重點農業產區。將近占貴州省88個縣的一半,都包含禁止開發或限制開發的特殊生態空間區域。
如何在最大限度的保障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借鑒國內外成功案例、總結成功經驗,堅守發展與保護的兩條底線,解決特殊生態空間內鄉村的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以促進貴州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當前貴州省山地城鎮化建設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民革貴州省委會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特殊生態空間應采取特色發展策略,探索超常規特色發展道路。特殊生態空間具有的獨特功能決定了該區域必須采取獨特發展策略,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在“特”字上做文章。二是實現“大數據+大生態”,建立特殊生態空間利用與保護的實時動態管控系統。通過大數據的技術分析手段,探索美麗鄉村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模式。建立生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將生態空間的生態價值顯化,特別是對于貧困地區,讓保護與發展有機結合,釋放貴州省“大生態”可持續利用的商業價值,真正將青山綠水變為金山銀山。三是構建發展權交易體制,顯化生態環境要素市場價值,“成本共擔,利益共享”。今年出臺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定為長江流域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因此將區域發展多帶來的生態環境要素價值顯化,把發展權推向市場進行教育,“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可為貴州省特殊生態空間中美麗鄉村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四是細化保護分區管控措施。按照“強化保護、功能劃分、分區控制、分類管理”的原則,建議在特殊生態空間可再細分為:嚴格控制區、一般控制區、集約利用區。五是體現區域特色,注重規劃引領,開展“發展與保護”的統籌協調規劃試點,探索“制度成效”。注重規劃的引領作用,根據所總結的經驗模式,依據貴州省特殊生態空間類型,有針對性、代表性的選擇試點鄉村,先行編制鄉村體系規劃,開展“發展與保護”的統籌協調規劃試點,對區域鄉村發展空間、發展條件等進行評價分析,合理引導鄉村空間布局、統籌設施布局,劃定生態空間。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革 貴州省 生態 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