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重溫2.19講話銘記黨刊姓黨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強調,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2.19講話是指導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黨刊人,需要時常重溫2.19講話,將“姓黨”二字銘記心間。
我們黨有政治家辦報、政治家辦刊的傳統,歷來強調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1947年1月11日,當時的黨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發表編輯部文章《檢討與勉勵》指出:“新華日報是一張黨報,也就是一張人民的報,新華日報的黨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這是黨的新聞史上第一次公開申明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1956年7月1日,《人民日報》改版,黨中央明確批示:“《人民日報》應該強調它是黨中央的機關報又是人民的報紙。”1999年11月25日,胡錦濤同志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聽取求是雜志社工作匯報,為《求是》確定了“堅持政治家辦刊原則,高舉旗幟,貼近實際,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的辦刊方針。作為黨刊人,每當凝視《求是》雜志,感到那純白無暇的封面就象征著純潔性,那鮮紅的“求是”二字則象征著先進性。印在左下角“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幾個字,讓黨刊人感受到的不僅是光榮與驕傲,更是責任與擔當。黨刊人需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編輯好每一篇稿件,寫好每一篇文章,如此,方能不辜負這幾個字。《求是》雜志的前身——《紅旗》雜志——發刊詞的最后一句話是:“紅旗,紅旗,紅色的旗,永遠的一面旗幟。”50多年來,無數黨刊人在這面旗幟的指引下,用青春和汗水詮釋著“黨刊姓黨”的內涵。
銘記黨刊姓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到黨的思想理論宣傳的重要性。黨刊因黨而立,沒有黨,哪有黨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黨刊人要時時回望黨刊成立的初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黨刊因黨而興,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既是黨員和人民之福,更是黨刊人之幸。黨刊人為黨和國家的事業鼓與呼,是責任所在,更是光榮所在。黨刊為黨而謀,黨刊的媒體屬性雖然不那么突出,但思想理論宣傳的優勢很大。輿論導向的背后,是思想理論問題,是意識形態問題。而“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黨的思想理論宣傳,不但決定著并深刻影響著正確輿論導向,而且是更深層、更根本、更具有決定性的導向。黨的思想理論宣傳正是“中共中央理論刊物”《求是》黨刊的專長所在,是大有可為、精耕細作的高地。
在黨的思想理論宣傳中,黨刊人要心中有黨、心中有民,警惕和反對惡意割裂黨性和人民性的荒謬言論。惡意曲解和割裂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言論是存在的,比如:“你是替黨講話,還是替老百姓講話”“你是站在黨的一邊,還是站在群眾一邊”,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搞碎片化,這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必須加以廓清和糾正。黨性是人民性的集中體現和升華,人民性是黨性的主要來源和根基。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以黨性引領方向。黨刊人要明白,“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要時時處處把人民群眾放在心里,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做到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在服務人民群眾中壯大黨刊事業。
黨刊姓黨,不是一句政治表態,而是躬身行動。黨刊人要“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還要“走到田間地頭找感覺”,讓文章帶上“泥土的芬芳”,讓人們看得懂、看得進、用得上。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大力改進工作作風和文風,堅持“三貼近”、踐行“三深入”、深化“走轉改”,充分反映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人民群眾的意愿呼聲。認真研究不同群眾的思想文化需求,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把黨的思想理論宣傳工作做到人們的心坎上。
在黨的新聞輿論宣傳戰線上奮斗了一生、被譽為“中共中央的第一支筆”的胡喬木曾深情地講到:“我這個人,說實在的,只會為政治服務,我一輩子就是為政治服務。但我知道,我為政治服務,就是要為人民服務。而且,愈是為政治服務,我就愈感覺到政治服務不是目的,政治如果離開了人民的利益,離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目的,就要犯錯誤。”胡喬木同志的這段話通俗而深刻地道出了一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的價值堅守和責任擔當。黨刊人堅守黨刊姓黨,為政治服務,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的最強音;也是在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的思想理論需求。重溫2.19講話,銘記黨刊姓黨,切實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黨刊 媒體 新聞 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