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快遞業競爭需從規模轉向質量
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了《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絡。同時,全行業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00萬個,年服務用戶超過1000億人次,年行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支撐網絡零售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
從《規劃》的出臺可以看出,政府正在以“鞭打快牛”的方法對快遞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實上,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快遞業可謂是近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2016年中國快遞行業發送包裹數量超過311.8億件,連續六年增速超過50%,營業收入達3974億元,而市場規模早在2014年就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快遞業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目前人均快遞年使用量達到22件,日均服務用戶超過1.2億人次,快遞已融入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環節,特別是電商行業十多年來的高速增長更是帶動了快遞業的協同增長,快遞業成為連接電商與消費者最直接的渠道和橋梁。
然而每到春節前后,就會因百萬計的快遞員放假而導致大多數快遞企業暫停服務,快遞件大量積壓,包裹堆積如山。今年自然也不例外,而圓通、申通更是出現了多個網點“停工”、“倒閉”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春節過后,許多快遞小哥并沒有回到“原單位”加班加點處理春節期間積壓的快遞包裹,而是轉行成了外賣送餐員,勞動密集型的快遞業出現了嚴重的用工荒。
其實,任何行業在經歷了如此長時間、高比例的快速增長后,必然會帶來行業整體管理能力的嚴重失衡。目前,在其他服務型行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的服務企業大多都能在春節這個消費旺季維持營業,其原因主要是,這些行業企業對員工有很好的管控能力,拋開重大節假日的激勵機制,從業員工也有在春節等重大節日工作的心理準備。
目前,只有順豐尚可保持春節期間以最低運行模式維持基本運營,其他“三通一達”和規模更小的快遞企業則干脆休業大吉,這主要是因為,快遞行業員工流動性極大,因此快遞企業與員工的黏結度相對較低。特別是快遞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業務增長乏力,不得不依靠成本與價格取勝,而過重的勞動強度、過長的勞動時間、過嚴的考核壓力和并不高的薪酬和激勵制度,使得快遞企業員工對崗位的忠誠度和依賴度處于較低水平。
據統計,快遞小哥每天平均派件量達到10至150件/天,如果是“雙11”或者“6.18”這樣的電商促銷日,派件量甚至超過200件/天,平均工作時間則為8至12小時,收入基本在2000元至6000元之間。同時從員工來源來看,80%的快遞小哥來自農村,且快遞多數為進城后的第一份工作,職業化思維訓練不足,導致離職率較高,其中40.2%的快遞小哥任職不到一年,僅有15.6%的員工能夠任職滿三年。
然而即便是在春節期間,京東物流和順豐快遞還是做到了“春節不打烊”,并實現了“春節撈金”的預期目標。京東CEO劉強東的解釋是,京東持續實施了“員工關懷”。他認為,目前絕大多數快遞企業在用工方面存在不規范行為。而順豐總裁王衛去年年初就曾為被打的快遞小哥站臺,也體現了順豐對企業20萬底層員工的人文關懷和企業文化。
在我看來,快遞業今年春節后之所以出現全行業用工荒現象,其深層次的原因是產業結構及運營模式所造成的。
快遞業絕大比例市場份額依賴于電商,但也恰恰是快遞業的質量制約著網絡零售的快速發展。正是由于中國傳統流通渠道起步晚、層次低,特別是信譽差,使得網絡零售市場異軍突起,而在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電商的帶領下,中國成為全球最大且高速增長的流通消費市場。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網絡零售交易額達5.16萬億元,同比增長26.2%,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交易額為4.2萬億元,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以上,不僅成為新的消費驅動力,由網絡零售產生的電商物流也直接帶動了快遞業務量的跨越式增長。
不過,由于快遞業同質競爭加劇,導致要素成本攀升而經營利潤下降,結構性風險加大。過去一年,快遞業企業紛紛感受到了這種競爭的壓力,轉而投向資本市場以補充企業的競爭實力,但如果“資本+快遞”模式無法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上獲得成效的話,未來快遞業全行業也將無法解決用工荒的困境。
而在企業運營方面,多數快遞企業為急速擴展市場份額而實施的加盟方式帶來了風險。加盟制雖然為一些快遞企業的市場拓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卻難以以企業核心標準收回經營控制權,未來幾年,這些快遞企業必將面臨加盟商“離心離德”所帶來的經營風險。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曾經以加盟方式急速擴張市場的順豐,當達到預定規模目標后,就開始以旗艦店為龍頭收回加盟店的管理權,以提高服務質量和企業核心優勢。
國際上,引領全球的亞馬遜物流已經完全壓制并削弱了UPS、FedEx等傳統快遞企業的市場;而在國內,僅從員工崗位的依賴度出發,京東、阿里等電商的自建物流就會給順豐、“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帶來壓力,而讓快遞小哥成為終身員工,或是一條解決用工荒的有效路徑。
顯然,現在的快遞業已從數量和規模競爭轉向了質量競爭,而《規劃》也為快遞業給出了目標,那就是“積極打造‘快遞航母’,形成3到4家年業務量超百億件或年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快遞企業集團”。目前,阿里旗下菜鳥網絡依托大數據,構建起了“天、地、人”直接接軌的全物流智能骨干網絡平臺;京東則在自建物流基礎上加強與快遞企業合作,并獲取了國家快遞牌照,以彌補“三通一達”的市場空缺。
(作者為清華大學工程管理碩士教育中心執行主任,博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快遞 企業 行業 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