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二十四節氣申遺后的浴火重生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可謂耳熟能詳,對于九零后、零零后特別是都市里的年輕人,就有點陌生了。在都市里,年輕人也許只知道立春吃春餅、清明祭祀、冬至吃餃子,對其他的節氣則語焉不詳。讓我們倍感高興的是,去年年底,“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石激起千層浪,“二十四節氣”陡然成為熱詞,也為這一凝聚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文化遺產的浴火重生提供了重大契機。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當今的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說它是發明,是因為二十四節氣掌握了天氣時令對于自然、社會的影響,掌握了天人合一的規律并進行了科學的命名,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有的命名,如霜降,雖然看字面意思,似乎古人認為霜是從天上降落下來的,不符合科學原理,而實際上,在漢代,人們就知道霜降是“其由地發,不從天降”的道理。《大戴禮》也說:“露,陰陽之氣也。夫陰氣勝則凝為霜雪,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霜降的這個“降”,可以理解為降臨。農諺“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等則反映出我國勞動人民對于節氣、自然的細致觀察與深刻認識。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之后,很多人迷惑的是,這些節氣依據的是中國的陰歷還是西方的陽歷?作為中國人的發明,為什么與陽歷如此合拍?其實,中國的歷法即我們常說的陰歷并不是真正的“陰歷”,而是陰陽合歷,既照顧到了太陽的運行規律,也照顧到了月亮的運行規律。二十四節氣即是陽歷的部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的運行來測算的,而且測算得很準確,立春了,天就開始暖起來,立秋了,天就開始涼快,是非常科學的。現在流行的所謂公歷,也就是西歷,只是陽歷的一種,沒有照顧到月亮的運行。
二十四節氣申遺本身表明了我們對它的廣泛認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著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非遺項目這么多,傳統文化資源這么豐富,選擇二十四節氣申報表明了我們對于自己祖宗流傳下來的這一傳統文化項目的充分自信,申遺成功也表明世界對我們文化自信的認可,對中國承擔保護文化遺產職責的認可。自信需要雙向互動,既有自我的認可,也有別人的認可,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真正的自信。傳統文化需要自信,也需要他信,才能形成比較好的文化交流、傳承和傳播。從歷史上看,二十四節氣早就跨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影響到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有的地方雖然季節變換不明顯,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傳承、弘揚著二十四節氣及其附著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價值。
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至今在不少地方,仍然在立春、清明、立秋、秋分、霜降、冬至等節氣到來之際舉辦一系列活動。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和2014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三門祭冬等又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得到了較好的傳承與弘揚。
二十四節氣是以中原地區為坐標的,在長期的農業社會,它又是國家的帶有政令性的補充歷法。21世紀的今天,隨著農業科技的普及和發展,節氣對我們的制約已經沒有那么嚴格,但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仍然發揮著基礎指導作用,依然是我們衣食住行的重要參考。畢竟,農業生產以利用自然為前提,而2000多年來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在自然條件上基本沒有變,二十四節氣在全國的不少地方還有留存,不少農諺和俗語,如“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清明斷雪,谷雨斷霜”“白露天,帶魚滿船尖”“過了白露節,夜寒白晝熱”“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至今還廣泛地指導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就是生動的例證。
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對于當今社會各個年齡段尤其是年輕人都是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再教育的好機會,促使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在當今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申遺成功,只是為這一古老的民族民間文化的弘揚提供了浴火重生的契機,我們必須乘勢而上,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對二十四節氣及其蘊含的優秀文化,如效法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觀念,天人合一的智慧,及中國人對宇宙、自然的獨特認識,要進行認真研究、探討,以期有助于當今社會;對延續、傳承幾百乃至上千年的一些民俗文化事項,如九華立春祭、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節,積極挖掘符合時代的內容,使其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引導、激發廣大民眾感恩生活、凝聚族群,為我們的時代奏出更加華美的精彩樂章。
(作者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國內聯絡部主任、民俗研究專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 申遺 陰歷 陽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