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理性看待中國成德國最大貿易伙伴
德國工商大會(DIHK)近日發表的最新測算結果認為,中國已于2016年首度成為德國在全球范圍內最大的貿易伙伴。對此,德國工商大會負責外貿的副總干事福爾克爾·特賴爾(Volker Treier)表示,這是中國首次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取代了此前美國的這一位置。美國則降至第三大,法國為第二。
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本月公布的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同德國雙邊貿易總額達99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已接近萬億,很快就將成為萬億俱樂部成員。中國能夠成為德國的最大貿易伙伴,無疑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它對于擴大中德兩國之間的貿易合作、改善我國的外貿形勢、擴大出口具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在國際經濟形勢不佳、出口仍然疲軟的情況下,能夠起到比較重要的提振作用。
需要看到的是,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德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大貿易伙伴,呈現對外貿易逐步回升的格局。但是,也有一些需要理性思考和客觀對待的地方,不能盲目樂觀。首先,從進口和出口的結構來看,美國仍然是向德國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也就是說,與中國相比,美國主要“差”在進口上,亦即從德國進口的量要遠低于中國。中國只是在從德國進口方面高于美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兩國在與德國發生貿易關系時,美國進出口方面的結構可能比中國更合理、更優化。
其二,從產品結構來看,美國出口到德國的產品以高端裝備制造為主。不難看出,美國出口到德國的產品,重點在機械、機床等高端裝備制造,顯示出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領導力,而中國則主要是紡織品、五金、金屬制品、塑料制品、電器制品、家具、窗簾等普通商品,尤其是各種低端工業產品,含金量偏較低。
再者,從發展前景來看,美國與德國之間更具貿易反彈力。美國所以從與德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掉落到第三大,原因主要在于內需增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甚至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進一步縮小與德國的進口貿易。但是,隨著美國經濟的景氣度提升,與德國之間的出口貿易會進一步擴大,從而使美德貿易呈現對美國更加有利的格局。中國則必須在輛經濟恢復元氣的情況下才能鞏固與德國的貿易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改善對德國的貿易結構、出口產品結構,則是制約中國進一步擴大與德國的貿易關系最重要的方面。
我們說,在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特別在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后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能夠加強與德國的貿易合作,并成為德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應當說是一種比較好的突破。但是,由于自身在產業、產品結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又使得我國在對外貿易方面受到很多的限制和影響,從而給未來的對外貿易工作帶來了很多新的壓力和阻力。而從近年來西方國家頻頻對我國實行“雙反”等貿易保護手段來看,未來中國的對外貿易之路是不會太平坦的。這也意味著,中國要想在未來的對外貿易中保護一定的優勢,就必須把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產品結構、優化出口結構當作最重要的工作,能夠盡快抓出成效、抓出成果。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要想達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將去產能、去杠桿工作抓出成效。尤其針對各種貿易保護手段,也只有自身過得硬,才具有更強有力的應對手段、應對條件。不然,會被發達國家牽著鼻子走,會處于極為不利的局面。西方發達國家,包括其他發展中國家,所以頻頻對我國發動“雙方”調查等貿易保護措施,原因就在于,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還不強,科技含量還不高,應對“雙反”調查等貿易保護手段的能力還不強,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反擊的力度還不夠。如果自身足夠的強大、足夠的具有反制能力,是不怕別人的貿易保護的,也是具有更多的反制手段的。所以,必須以與德國的貿易合作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做強自己,做實自己,做牢自己。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德國 貿易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