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馬亮:共享經濟不是共贏經濟 無法做到皆大歡喜
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新型共享經濟業態,在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也面臨發展中的尷尬與無奈。以發展迅猛的共享單車為例,就屢被人為破壞。無論是上私鎖、噴漆、涂改、毀壞,還是拆卸挪用、亂停放、據為己有,凡此種種,都折射出共享經濟遭遇的尷尬與無奈。
正如有評論直指共享單車是一面國民素質的“照妖鏡”,許多人的自私自利讓整個社會蒙羞。但是將此簡單歸結為國民的“劣根性”,不僅無助于認清問題本質,也不利于根本解決問題。
“忽如一夜春風來”,中國共享經濟的突飛猛進遠超人們的預期,政府部門完全沒有做好準備。與政府運營和有固定停車樁的公共單車相比,共享單車向社會提出了許多挑戰。因為是私營企業在運營,一些人膽子大了,并不認為這是公共品,所以敢于據為己有,且并不認為這樣做是違法偷竊。共享單車被隨意亂停放,讓交通管理部門傷透腦筋。
盡管北京等城市嘗試劃界停車,卻依然得不到使用者的切實履行。社區物業管理部門對共享單車不買賬,因為亂停放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專事租車停車服務的行業受到沖擊,他們故意毀壞共享單車,籍此對競爭對手泄憤報復。共享單車也讓相關行業的人員面臨失業風險,他們會聯合抵制這種創新型產業。
共享單車遇到的問題,并非中國獨有,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經歷。只不過在日新月異的中國,共享經濟遭遇了更多“成長的煩惱”。歸根結底,共享經濟不是共贏經濟,無法做到皆大歡喜。無法獲益乃至利益受損的群體,必然會采取消極態度甚至反對行動。如何吸納和包容這些利益無涉或受損的群體,是共享經濟求解的關鍵。更為重要的是,在法治完善、政府介入、企業創新和民眾支持等方面,共享經濟都還有提升的空間。
首先,共享經濟的身份一直懸而未決。共享單車企業無法對破壞性行為予以懲罰,只能訴諸民事糾紛解決途徑,而很難采取行政處罰乃至刑事訴訟。
其次,共享單車衍生出許多新問題,可能超出既有的制度框架,政府管還是不管,這是一個問題。
許多城市已有公共單車項目,如何處理新型業態與既有項目的關系,也是比較棘手的利益紛爭問題。當政府大力倡導大眾創新和萬眾創業時,如何在這些共享經濟業態中切實推進,是特別值得關注的課題。
此外,運營企業惡意抄襲和扎堆競爭,也讓共享經濟難以健康發展。商業模式重疊和相互抄襲,讓共享經濟企業頭疼不已。如何保護知識產權和規范惡性競爭,是共享經濟必須破解的難題,而這方面政府需要合理介入。畢竟共享是屬于用戶的,而市場競爭亙古不變。運營企業抱持的理想固然可貴,但更需要認清當前的社會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民眾的公共生活習慣,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逐漸養成。這有賴于經濟收入的不斷增長,更需要社會規范的持續進步。
與此同時,人性善惡不是共享經濟求解的問題,共享經濟在適應這個社會,而社會中的個體和組織也需要因應調適。當這些看似丑惡的問題得到緩解時,或許就是共享、共用和共贏時代的真正來臨。(作者:馬亮,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共享經濟 皆大歡喜 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