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農業界委員就政府工作報告中脫貧攻堅內容展開熱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孫金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2017年確保再減少1000萬人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脫貧攻堅重任在肩,如何完成脫貧任務?精準扶貧的關鍵在哪里?又如何提升扶貧實效,激發內生動力?3月5日下午,農業界委員圍繞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建言獻策。
網絡圖片
“2017年要再減少1000萬以上的貧困人口,任務的確艱巨。越往后,脫貧的難度會越大。”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范小建表示,越往后,文化素質不高的人口比重越高,因病致貧人口、老年人的比重越高,沒有勞動力或缺乏勞動力的比重越高,一些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的比重也在上升,加上一些地方生態條件惡劣、致貧原因復雜、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從外部環境上存在許多限制因素,難度會越來越大。
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如何面對這種復雜局面?
“解決這些問題,要綜合施策。”對此,范小建建議,一方面要抓好現有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還要把連片特困地區的發展與精準扶貧的措施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要強調在已有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加強針對性。
隨著脫貧扶貧工作的推進,也出現了大量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扶貧一定要實實在在。這個提法很好,有現實針對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銀行原監事長車迎新說,“扶貧任務再急再重,也要實事求是,杜絕扶貧領域的造假問題。要從健全制度、加強監督、創新方法等方面努力,確保脫貧攻堅任務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他還建議,建立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扶貧監督。
“決不能讓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通州區原區委書記王云峰表示,目前就是保證脫貧質量,防止返貧。他建議,建立長效政策支持機制,因地制宜,把握好自身發展定位、產品定位,立足當地資源,培育發展特色支柱產業,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將成為今年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原副主任李津成表示,抓產業扶貧不能簡單復制,引導扶持產業發展,要防止“照貓畫虎”,要探索貧困戶與產業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他建議推進產業扶貧,要重視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農業界委員 脫貧攻堅 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