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清三代瓷器已成高風險板塊
南方收藏眼
“對瓷器愛好者來說,清三代是無可爭議的黃金時期。”日前,在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鄭樹發剛剛落成的私人收藏館里,他向中國古瓷器鑒定界泰斗級人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調研員趙青云如此講解自己的收藏重點。
近十年來,全球拍賣市場上天價的官窯瓷器,絕大部分都來自中國的清三代,由此也引發了民間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熱潮。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秋拍,清三代依然引領著古董拍賣的風向。記者從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布的2016年秋拍瓷雜板塊成交額TOP10中看到,有6件作品來自清三代,3件為陶瓷,分別為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花觚、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清乾隆青花八仙賀壽螭耳尊,成交價均在3821萬元人民幣以上。
這么多年來,連高古瓷板塊都經歷過大幅調整,唯有清三代瓷器的市場地位固若金湯。鄭樹發坦承,正因為民間投資一直高燒不退,引致清三代瓷器也成為一個風險極高的板塊。
康乾是制瓷黃金時代
鄭樹發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生于1959年。在國內的藝術品行業低潮時,他還是城市效區一位在大排檔靠使鍋鏟謀生的小廚師,最拿手的絕活就是炒牛河。三十多年前,他只知道瓷器最重要的功能是用來當盤碗盛菜,殊不知三十多年后,自己居然搖身一變成了一名專業從事古董陶瓷收藏的大玩家。
在鄭樹發看來,每一個古董陶瓷愛好者都幾乎是從清三代入手的,到了最后,可能有相當一部分人也是在清三代這個領域玩得最好的。
陶瓷被譽為中國文化代名詞。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年至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當前陶瓷手工業有種說法,說這個行業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就達到了歷史頂點,無論是斗彩、五彩、素三彩,還是琺瑯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質量和數量都遠遠超過了前代。“當時的官窯瓷器,也代表著當時中國瓷器的最高水平。鄭樹發對記者說,所以收藏界有句俗語說,“瓷器要玩清三代。”
近二十年來,鄭樹發旗下的竹溪飲食在業內發展得風生水起,由此也為他進軍古陶瓷收藏領域積累了大筆資本。在鄭樹發的收藏館里,記者看到其收藏品種實際以明清兩個時期為主,最有代表性的藏品包括明末嘉萬的五彩、黃上紅釉瓷和清三代釉里紅、單色釉瓷。
實際上,鄭樹發告訴記者,清三代的瓷器遠遠不止釉里紅、單色釉。他舉例說,景德鎮官窯的產品裝飾種類就多種多樣,數不勝數,主要包括青花、釉上彩、色釉瓷器,其中釉上彩包含有五彩、黃彩、紅彩、綠彩、藍彩、黑彩、金彩,還有琺瑯彩、粉彩、斗彩、素三彩。說到粉彩,鄭樹發特別提到,乾隆時期有件引人矚目的瓷器“粉彩鏤空吉慶有余轉心瓶”,曾以1.17億元差距打破由“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創下的最高價紀錄。
在清三代瓷器里邊,青花的地位也舉足輕重。這類瓷器,幾乎占據了康熙朝瓷器拍賣市場的半壁江山。整個清三代的青花,不僅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屢屢創下天價成交紀錄,也是民間資本追逐最為狂熱的一個品種。
除此以外,鄭樹發介紹,廣東玩家比較喜歡的清三代瓷器還包括色釉。色釉瓷器最廣為熟知的是紅釉系列里邊的郎窯紅、霽紅,其次是仿宋代汝、官、哥、鈞等名窯經典釉色,包括東青釉、胭脂水、紫金釉、烏金釉、珊瑚紅、孔雀綠、瓜皮綠、秋葵綠、天藍釉、霽藍釉、紫釉(又名茄皮紫)、茶葉末、鐵銹花等。
“這么多的品種里邊,有些是對前代工藝技術的繼承發展,如藍釉、黃釉、綠釉、紫釉和醬色釉等單色釉,有些則是對失傳工藝的重新發掘創新,如郎窯紅、豇豆紅等。”鄭樹發說,目前學術界公認清三代獨創的釉色有胭脂水、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秋葵綠等。
市場過熱致仿古和造假云集
當前,藏家在拍賣市場上對清三代瓷器的關注與日俱增。被資本推在最高位的當然是官窯瓷器,然而流傳下來并且進入市場的官窯瓷器數據畢竟有限,因而,民間很快把收藏的熱情一部分分流到民窯精品。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的古瓷器專家金貝告訴記者,其實清三代民窯瓷器,當前的市場價格也被炒到了相當高的位置。這些年,一些成功企業家也開始大規模進軍陶瓷收藏,他們大部分并未抱有很功利的投資目的,收藏習慣上只進不出,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清三代瓷器價格被不斷拉高。
不過,鄭樹發認為,當前收藏清三代瓷器毫無疑問已經成為行業中的大熱門,而且這種熱度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不見消退。對理性的收藏者來說,這其實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清三代或許也已經成為風險極高的一個板塊。對上游的仿古瓷手工業者來說,他們往往是迎合下游買家群體的口味和需求來組織生產的。哪個板塊的瓷種市場需求最旺,他們仿造的對象就越集中在這個領域。“當前,景德鎮一些仿古高手做出來的清三代瓷器,簡直已經到了足可以假亂真的地步。我自己在收藏初期也上過不少當,吃過不少虧。”
事實上,記者在廣州的古玩市場上也發現,清三代瓷器是各類流通渠道上鋪貨最多的產品。最近一年,記者也參加過為數不多的仿古瓷專題展覽,現場看到的仿清三代青花、粉彩作品,其逼真程度,常常讓一同參觀的行家老手叫絕。
“投資界有句名言說,成功的投資者永遠是在寂寞中等待、在熱鬧中清醒、在瘋狂中退出。”在鄭樹發看來,其實在古陶瓷收藏領域,我們同樣需要堅持這種理念,“我們和許多企業家一樣,是拿著真金白銀進市場的。買貴不怕,就怕買得不對。因為假貨一文不值。”
正因為市場贗品太多,鄭樹發近年來不得不經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到其場館交流指導,并與業內行家加強探討。他說,自己最重視的就是對瓷器的微觀鑒定。因為古瓷器在細節上表現出來的特點,是仿古瓷永遠達不到的。很多贗器,都是在細節上露出馬腳,從而被買家識破的。
鄭樹發認為,一個理性的收藏者,不應該害怕自己的藏品受到別人的質疑。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經驗水平都是有局限的,古董的世界浩如大海,在這門學問的面前,我們永遠只是小學生。“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做企業很成功,在古董認知上也是天才。兼聽則明,偏聽則廢。誰都喜歡聽好話,但要想真正避免以后少犯錯誤,就應該多聽聽質疑者的判斷理論和依據是什么,學習他們研究問題的方式和邏輯。”馮善書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清三代瓷器 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