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代表委員談產業扶貧 結合市場是難點也是關鍵點
中國經濟網北京訊 (記者郝紅波)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脫貧攻堅,重在產業,成在產業。產業扶貧涉及對象最廣、涵蓋面最大,是完成脫貧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是穩定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很多地方創新產業扶貧機制,科學推進產業扶貧,探索出了“以政府為主的統籌引導”和“以企業為主的社會參與”的產業扶貧新機制,脫貧攻堅取得實質性成效。兩會期間,如何創新產業扶貧機制,提升發展內生動力,依然是許多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產業扶貧關鍵在結合市場 做到可持續發展
“要把貧困問題分辨清楚,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精準扶貧的具體措施才能夠到位。”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金鋼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兩會之夜”欄目時表示。
扶貧模式從“輸血”變成“造血”,就是要發揮企業強項,和現有農業產業長短結合,發揮兩只手的作用,長期即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短期即要選擇對農民立竿見影的產業,金鋼向記者表示,“今年下去明年見效的事,農民是有積極性的。”
金鋼認為,產業扶貧當中最難的是市場問題。如何結合市場、用市場化的手段做扶貧,使產業有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滾動后持續產生效益,是產業扶貧中的最大挑戰。他表示,扶貧不能靠長期幫扶,幫扶只是階段性的手段,真正要解決的是激勵農民的自發性和動力,才會有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金鋼表示,精準扶貧要落到實處,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細化產業分工,從一點一滴落到實處,才能體現“精準”。第二,政府、農民、社會力量要形成合力,找準扶貧思路,建立聯動機制。
選準產業促融合發展 帶動貧困戶增收
“對于產業扶貧,重點在于選好、選準產業,促進產業鏈融合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都勻市委副書記胡榮忠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兩會之夜”欄目時表示,都勻市的產業扶貧重點在于選好、選準產業,通過適合的如茶葉等產業,使種植、加工、旅游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來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胡榮忠表示,貴州許多貧困群眾居住在大山里,工作的重點之一是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就近解決就業問題。都勻市的基礎工作做得很好,對于所分配的脫貧任務目標是非常有信心的。
胡榮忠認為,國家出臺政策、調集資金大力支持脫貧攻堅,各級干部應當做好宣傳指導工作,同時積極爭取社會力量對扶貧脫貧工作的支持,作為貧困主體的群眾方面也應主動做起來,三者結合才能真正脫貧,攻堅的任務才能實現。
精準扶貧要打造“產業鏈”
“產業興則農民富,農民富則經濟活,農村產業化扶貧是精準扶貧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但是,產業扶貧的難度也非常大。”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代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舉例說,很多地方的產業扶貧,只做初級產品,沒有深加工,蔬菜、水果都有季節性,放的時間很短,沒有加工就存儲不了。因此,在產業扶貧規劃時,必須要規劃先行,要做好全產業鏈的統籌布局。
“沒有規模化、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很難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高德康說:“并非扶貧項目的農民足夠多,規模足夠大,就是產業化。扶貧項目形成產業化,除了考慮種植、養殖等初始環節,更重要的環節應該是配套的農產品深加工、銷售等環節。”
此外,高德康還指出,要考慮如何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能夠賣得掉,要銜接好產品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建立和暢通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信息渠道,及時掌握市場供求信息,及時對產業經營作出合理科學的調整,有效管控經營風險,通過市場經濟實現脫貧致富。
高德康代表還建議,要鼓勵企業設立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企業到貧困地區從事資源開發、產業園區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等。
企業要做強自身品牌發揮龍頭作用
“天方茶葉集團積極響應參與政府的扶貧政策,用產業來帶動扶貧。通過合作社、土地流轉等多種模式,使農民參與進來,從多方面增加收入。”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總商會副會長、安徽天方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孝和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兩會之夜”欄目時表示。
“企業在扶貧中最關鍵的是自身規模要做大做強,如果自身實力不夠,做農業會產生風險。”鄭孝和向記者表示,只有建立長效機制發揮龍頭作用,做強自身品牌,才能從整體上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
鄭孝和建議,對于精準扶貧,應充分發揮農村資源的優勢,利用農村生態環境良好的優點,發展旅游等產業,讓城市資本參與到農村中,帶動農村致富。
助推精準扶貧需補關鍵“短板”
“2016年,贛州市政府出臺政策,在全市范圍內探索運用商業保險機制實施精準扶貧,并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為貧困人口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經過一年運行,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保障水平提高了30%到40%。”這給了全國政協委員、毅德國際控股集團創始主席王再興不小啟發。王再興委員今年的提案之一,就是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加商業補充保險,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以解決貧困群體反映突出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從去年開始,我們在江西農村地區探索興辦鄉村醫療室,實現農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建議,中央財政為支持農村貧困地區人口商業補充保險提供部分專項資金,減輕基層的資金壓力。我也號召企業家為貧困地區人口建立健康扶貧基金,錢不用太多,卻能補充脫貧攻堅中的關鍵短板。”王再興委員說。
“企業家應該研究如何精準扶貧、有效扶貧,出錢出力要用到刀刃上,要讓群眾感受到‘扶’的力量。政府也要拿出配套政策,最重要的是通過發展生產、異地搬遷、發展教育等扶貧方式,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最終實現貧困群眾的精準脫貧。”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經緯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經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讓民營企業家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際上既是民營企業重塑形象、實現轉型的一個機會,也是民營企業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精準扶貧不是簡單送錢送物資,而是要用心服務、真心服務,用情服務、真情服務。”王偉委員表示。
依托“互聯網+”對接“資源”和“市場”
“各級政府要積極順應‘互聯網+ ’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把電子商務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完善功能及配套設施,積極打造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提升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網店建設和網店服務的水平。”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代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對于“互聯網+”精準扶貧,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廣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利平建議加快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精準扶貧信息系統,精準識別扶貧對象,運用互聯網技術,整合各類扶貧動態數據,打通扶貧系統與其他系統的網絡連接,將相關部門以及科研機構與扶貧相關的數據庫接入扶貧信息系統,確保信息識別更加精準。
互聯網是對接“資源”和“市場”的最有效手段。王利平代表認為,要加緊培育電商人才,加大對電商平臺的政策支持。要鼓勵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以資金+平臺+市場的合作模式,引導企業優秀人才回家鄉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扶貧 產業 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