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警惕數據造假侵蝕文化原創生命線
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多位文化屆代表委員痛斥一些數據造假現象正在危及包括互聯網直播在內的影視文化全產業鏈條發展。
收視率造假,票房注水,網站點擊量虛構乃至網絡直播“任性”刷屏,使得數據造假成為業內一種“公開”的秘密。
此前引發輿論關注的是2016年12月,浙江衛視電視劇《美人私房菜》因制作方未向幕后黑手購買收視率,致其“跳水”,從全國前5名直接跌至20名外,創浙江衛視建臺50年來最低收視紀錄,最終,該劇不得不在黃金時段停播。這直接引發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向電視收視率造假的“黑勢力”公開宣戰。
一些網站點擊率造假也近乎瘋狂。據報道,有視頻節目一天點擊量就達五六億,實際上,這些都由機器人“創造”。網上有人公開叫賣點擊率,花200元就能買上千萬點擊量。
網絡直播造假更為離譜,曾有一檔直播節目竟顯示有超過50億人同時在線觀看,相當于幾乎全球人民同一時間都來“圍觀”,讓人啼笑皆非。
這些赤裸裸的數據造假行為已嚴重影響到影視文化產業全生態鏈,更對專注于內容質量和規范操作的原創文化產品帶來深層傷害。
這一問題也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主管機構和行業組織相繼發力,出臺一些政策法規和自律公約。
早在2014年7月國家標準委曾公布《電視收視率調查準則》,這是國內首個電視收視率調查國家標準。去年10月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中對電影票房造假有明確規定與處罰。而網絡直播方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也于2016年11月發布《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規范網絡直播內容,杜絕虛假新聞報道。不過,對直播數據造假并未給出約束要求。
目前看來,上述規定和準則對實際數據造假問題的遏制作用有限。
這一方面源于受資本和利潤裹挾而形成的黑色產業鏈擁有強大利益驅動,助長造假行為的猖獗。以電視劇收視率為例,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收視率標價已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這意味著超過20集的電視劇,用于造假費用就上千萬。按全國衛視頻道每年播出1.3萬集電視劇算,這條收視率造假的黑色產業鏈潛在利潤每年預計超過40億元。另一方面,監管和懲罰機制乏力也是重要原因。尤其違法成本過低,懲罰力度較輕,使造假者愈加肆無忌憚。
數據造假對行業和產業的傷害是深遠的。對多數專注于內容制作的人士而言,虛假數據讓其作品難以獲得公正評價,導致優秀作品和人才“貶值”。這不僅將破壞正常的文化創作和傳播規則,還可能產生錯誤的創作和價值導向,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生態,更恐最終傷及中國文化產業的原創力。
因此,當務之急,既要呼吁司法的強力介入以增強懲罰力度,也要倡導構建多種數據調查模式并存的科學評價體系,其根本還是要引導整個產業生態回到關注原創內容本身。文化精神產品最終仍是內容為王,原創產品質量才是其賴以維系的生命線。(王瑜)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數據造假 文化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