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網紅醫生”是發明家:讓心臟病患兒少做次手術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高龍)廣州有一位“網紅”科普醫生王文林。鮮為人知的是,這名來自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還是一名獨具匠心的外科醫生,就在心臟、胸廓畸形手術等領域,他獲得國家專利50項,其中帶縫線瓣膜發明,就可讓醫生把30分鐘的心臟縫線時間縮短到10分鐘。
帶線瓣膜可縮短20分鐘手術時間
在醫生群體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文林是少有的玩轉互聯網的外科醫生。他有自己的微信公號、頭條號、微博。如今他已發表原創科普文章1400余篇,總字數已超過300萬字。
王文林的公號吸引健康科普粉絲20000人,新浪微博粉絲70000多人,甚至被媒體贊譽為“中國自媒體互聯網醫療第一人”。
其實,王文林不單寫科普網文很厲害,還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科男”,喜歡琢磨怎么做好一臺外科手術。
從醫27年,他在臨床上發現了不少令人頭痛的問題。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他發現,醫生在縫合心臟和瓣膜時很費工夫,因為醫生既需要縫合心臟,也需要縫合瓣膜,而且線還可能會打結更拖延時間。而這個時候,患者的心臟處于停跳狀態,多停一分鐘,就多一分傷害,醫生必須分秒必爭。
琢磨了很久后,王文林發明了一個帶縫線瓣膜,瓣膜上的線已經預先縫好,醫生只需要縫合心臟部位就可以了。使用帶縫線瓣膜,可以讓醫生的縫合時間從半個小時縮短到10分鐘,也不會繞線,縫合口非常整潔。
王文林說,這一發明已拿到了國家專利,未來應用于臨床,將給做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帶來福音。
可調節大小的人工瓣膜讓患兒少挨一刀
帶縫線瓣膜只是他眾多發明中的一個案例。多年來,王文林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資助5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科技論文50余篇,共獲得國家專利50項,也因此被稱為最具創新精神的“發明家”醫生。
在他的專利研究中,他緊緊圍繞手術技術,對手術器械、材料、方法進行了大規模的革新。
在心臟手術中,醫生們還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人工心臟瓣膜是“死的”,“長不大”。比如,一名需要“補心”的患兒在年幼的時候做手術放入了15毫米的瓣膜,等他長大了,就要置換成20毫米的瓣膜,這意味著孩子要做兩次手術。
為此,王文林也日夜思索想要解決這一棘手問題。最后,他自己動手做實驗做研制,發明了一個半環可調控機械瓣,這種新型瓣膜可以放大也可以縮小,可以調節口徑,無需二次手術置換。這樣就讓心臟病孩子免去了再挨一刀。
新修復材料使得漏斗胸兒童可以提早手術
王文林更多的發明集中在胸廓畸形領域。“胸廓畸形”這類患者,特別是嚴重畸形的患者因為沒有合適的手術器械與方式,過去其實并沒有好治療的方法。正是王文林的創新發明為“胸廓畸形”這類病人解除病痛尋找到了新的方向。
王文林發明了一項新的特制修復材料,讓漏斗胸的患者的手術時間可以提前。他解釋,受目前市場上的鋼板材料限制,鋼板植入需要有支撐點,孩子骨頭軟,架不起來。一般漏斗胸患者只能從5歲以后才能開始手術治療。
王文林最近研發的新材料可以從表面提拉,無需在凹陷點支撐,所以任何年齡的胸廓畸形患者都可以使用這種材料接受手術,而且他發明的操作方法可以不進胸腔,直接在骨頭上操作,更加安全。
到目前為止,王文林已累計完成胸廓畸形手術超過1000例,2016年全年手術數量超過300例。他主刀完成了國內年齡最大的漏斗胸手術的治療(56歲),完成了國內最復雜的胸廓畸形手術,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桶狀胸手術以及單側胸壁發育不良手術。
因為在“胸廓畸形”領域的領先地位,他對全部胸廓畸形進行了權威的分類,并對溝狀胸、單側胸壁凹陷畸形、鞍狀胸等畸形進行了命名,并設計出了超微創手術、三明治手術、側胸壁的U形材料矯正手術、改良NUSS手術、非胸腔鏡的微創手術等多種獨特的手術技術,并對傳統胸廓畸形手術的操作進行了規范。
王文林認為,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工匠精神不單單是搞基因工程、發表SCI文章,醫者匠心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療效,降低手術風險,讓手術操作更簡單。
近年來,王文林獲得了這些榮譽:
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范。
2012年,科室被國家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人力資源部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2013年,獲廣東醫院協會“優秀醫院管理干部”。
2014年,獲廣東獅子會“杰出委員會主席獎”和“優秀會員獎”。
2015年,被家庭醫生在線網站評為“羊城好醫生”。
2016年,被新浪網評為新浪愛問醫生“全國優秀講師”。
編輯:趙彥
關鍵詞:網紅醫生 發明家 心臟病患兒 自媒體互聯網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