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可口可樂曾叫"蝌蚪啃蠟"
洋品牌取個好中文名有多重要? 可口可樂曾叫"蝌蚪啃蠟"
英媒稱,住宿出租平臺Airbnb在進入中國市場兩年后,有了一個中文名字:"愛彼迎",寓意"讓愛彼此相迎"。Airbnb被大多數年輕人使用,但它的中文名似乎并不得人心,中國的年輕人并不買賬。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27日報道,Airbnb的官方微博賬號已經更名為"Aribnb愛彼迎"。在一條介紹更名的視頻下方,700多條留言大都反應名字難聽,有的認為有歧義跟歌曲"愛拼才會贏"音相似,有 "拉低了貴司水準"的嫌疑。還有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版本,比如"愛比鄰"—取自"天涯若比鄰"。還有"愛比贏或者愛比比"。
BBC記者試圖聯系Airbnb回應中文名的批評以及是否考慮換中文名,尚未得到回應。
國際翻譯家聯盟譯員、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周裕波對BBC中文記者表示:"好的翻譯要有口采",指翻譯后的作品好聽、讓人享受和(對產品)有好處。
報道稱,在中國大陸,Airbnb要和"小豬"和"途家"分蛋糕,而后兩者則有更多的本地信息。"愛彼迎"或許是想先讓中國用戶有親切感,再步步為贏。
Airbnb未來的業績如何,以及這個名字的表現如何,就只待市場考驗。但洋品牌糟糕的中文譯名確實會拖市場的后腿。
洋品牌有哪些糟糕的中文翻譯?
可口可樂如今已經深入人心,算是翻譯界的經典案例。但這個品牌的中文名也曾跌至谷底,一蹶不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今天這個曾經失敗的案列并不大為人所知,它只存在翻譯系和市場營銷專業的教科書里。
19世紀20年代,Coco Cola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的中文譯名為"蝌蚪啃蠟"。從字面意思來看,它意味著喝可樂就跟蝌蚪啃蠟一樣。
后來Coco Cola 意識到這個名字差強人意,登報350英鎊征新名字。一位中國的教授拿下獎勵,將拗口的"蝌蚪啃蠟"換為如今家喻戶曉的可口可樂。
快餐品牌肯德基曾經把 "令人不禁吮指的美食(finger lickin good)"翻譯為"吃手指",讓消費者以為真要把自己的手指啃了。
早期德國車Mercedes-Benz最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時音譯為"笨死"。后來更名為"奔馳"后才聽著順耳和舒心,并幫助提高了銷售額。
國際知名的財務公司KPMG的中文名"畢馬威"也是讓人容易聯想到"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別名"弼馬溫"。
品牌顧問張羅明對BBC表示:"洋品牌的中文名除開要能朗朗上口外,還要保持它在國外的調性。"她表示,調性指如果品牌在國外是高端產品,翻譯過來的中文名就不該自降身價。
報道稱,中國的千禧一代未來將成為消費的主力。Airbnb稱中國旅行者已經在Airbnb的全球房源內入住超過530萬次。2016年,中國的出境游人數增長了142%。
在中國國內,Airbnb約有8萬個房源,已有160萬境內外旅客入住國內房源。
報道稱,Airbnb正打算鼓勵中國居民分享房屋,開發市場潛力。但似乎應該有個合心意的中文名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中文名 airbnb 可口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