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孫力:唯物史觀引領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決不是文化自滿,更不是文化自戀或文化自閉,它是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文化自信,是符合文化發展規律的自信,是經得起社會實踐檢驗的自信
討論文化自信的核心問題,在于充分發揮先進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功能。中國共產黨是具有文化自信的黨,它自身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用先進文化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因此,應該清楚如何堅持這樣的文化自信。
首先,要把文化自信同文化自滿區別開來,正確的文化自信一定深深扎根于對文化發展的辯證認識中。文化是一團活火,只有不斷革故鼎新,才能夠充滿活力動能。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為什么會有今天的文化自信? 如果沒有近代以來對自身文化的深刻反思,沒有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批判中的文化重構,中華民族能夠用什么來支撐自己的文化自信? 正是中國共產黨率先以辯證的方法分析和認識中華文化,剔除其落后于時代的糟粕,吸收當代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創造與時代偉大斗爭相適應的精神產品,我們才從僵化沉悶的文化窠臼中走出,中華民族的文化才翻開了新的一頁。毛澤東思想的確立,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第一次樹立起的文化自信豐碑。中國共產黨的可貴之處在于并沒有把文化自信拔苗助長到文化自滿,并沒有停止對自身的文化審視和反思。“文革”后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就是最精彩的闡釋。中國共產黨高舉理論創新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不斷發展完善,當然也推動了文化的前行鼎新。
其次,要把文化自信同文化自閉區別開來,強大的文化自信一定要體現在它敢于和善于吸收其他文化優秀成果的博大胸懷上。無論是中華民族還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都告訴我們,在開放中發展、交融中前進,是文化發展的固有規律。當代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出現歷史性飛躍,是從睜開眼睛看世界開始的,向外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是中國文化翻開新篇章的重要環節。從學習國外的科學技術開始,越來越重視社會科學成果的學習,以上海廣學會的譯書為例,19世紀八九十年代后,翻譯的80%為社會科學著作。馬克思主義的引入是中國和中國文化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關鍵原因。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中國文化重塑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在中國接活的進程,從此,中國的文化自信由于有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而擁有了科學的指導。當今中國的思想文化之所以能夠站在時代的前列,與始終堅持精神文明建設也要對外開放的方針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從人權、法治、治理、可持續發展等思想理念,可以看到中國對當代人類文化成果的批判吸取、弘揚提升。這是自信中的開放,也在開放中更加自信。
再次,要把文化自信同文化決定論區別開來,堅定的文化自信一定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強大支撐,并始終接受社會實踐的檢驗和在社會實踐中前進。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唯物史觀引領下的文化自信,它不是文化決定論或者精神萬能論。文化自信當然要重視以及強調文化的重要性,無論是社會主義價值觀,還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毫無疑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功能。但不能一味地拔高文化的功能,甚至認為只要文化搞好了,其他方面的社會發展就不成其為問題。這顛倒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走入了唯心的境界,崇尚的是空中樓閣,根本不可能構筑起文化自信的堅實大廈。我們的文化自信歸根結底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強大支撐。理論和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其正確性和科學性也不是自我論證的。偉大的斗爭和偉大的實踐產生偉大的思想和文化。我們所堅信的文化不僅在我們的社會發展中起到化風育人和精神引領的作用,更重要的還在于:這一文化自身也還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鍛造和進一步提升。這才是活生生的、不斷前進的、先進的文化,我們能夠堅定自信的文化。
作者: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教授 孫力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孫力 唯物史觀 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