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臺北青草巷:雋永清新百年傳承
圖為臺北民眾在青草巷選購。
擁擠的攤位、堆集的藥草、高高低低的藥柜、老舊的賬本,店家的貨架上擺滿了待沽的藥品:以葉入藥的明日葉、以莖入藥的粉藤、以根入藥的蹄雞蛋,直徑10多厘米、長逾1米的大山藥,以及懸掛在門口的巨大的仙人掌。至于琳瑯滿目的各式藥茶、藥酒和藥包,更使人領略了中醫藥服用方式的豐富多彩。
近日,記者專程探訪這處被稱作“神農氏寶庫”的臺北青草巷——一條與古剎臺北龍山寺一墻之隔,隱藏著臺北又小、又短、還窄的最古老街巷。
龍山寺,是臺北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它位于城市的西南方。當地舊稱艋舺,以該寺為民間信仰中心,凝聚起傳統社區和豐富多元的民俗文化。許多海內外游客慕名前來觀賞龍山寺的建筑、節慶之美,但寺旁30米外的青草巷長期以來少為人知。
這條青草巷,規范的名字是“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224巷”,系臺灣販售中草藥最集中的地點。
青草,在閩臺文化中代表一種養生方法,材料多取自山間田野最普通的野草,如茅根、艾草、五爪金英、薄荷、蘆薈、苦菜花。配方,多來自生活經驗的積累,并代代相傳。
150年前,當西醫尚未惠及臺灣時,時人都用漢方青草藥治病,而合格的中醫師又缺乏,青草藥店便成為民間大眾的醫療救命場所。
當時,青草巷所處的艋舺地區,是臺北市開發最早,也最繁華的地方。當時,一旦疾病流行開來,民眾就前往龍山寺求得醫簽,之后在周邊草藥店抓藥;久而久之,草藥店愈開愈多,青草巷漸成氣候。
此外,一些病人去龍山寺求取藥簽后,順便到隔壁的巷子采購藥材,久而久之,這里便形成了青草藥集市。以前,經營者多是從泉州、漳州遷來的人士,現在青草巷里的店家,大多已有百年歷史。
這條深具觀光吸引力兼有傳承中草藥文化的青草巷,為了因應店家保存藥草的需要,采用了透明的頂棚設計,通風陰涼,銷售時不易干枯或腐爛。整個巷子沒改變格局,仍保存著清代中葉的街道紋理。
伴隨著臺北商業中心轉移,以及西醫興起、全民健保實施等因素,雖然德安青草店、萬安青草店等百年老店依舊存活,如今的青草巷已不見昔日輝煌。
正值春夏之交,踏足百年小巷,各青草店門前仍垂掛或擺放著新鮮嫩綠的青草,蒲公英、左手香、半邊蓮等敗火解毒的藥材尤多。空氣中彌漫著清苦的藥香。偶爾,在幽暗朦朧的光線里,能看見幾位老人仔細地挑揀著青草。
德安青草店老板簡宜賢說,現在生意不好做了,老一輩人慢慢在故去,還記得青草巷的人越來越少。
已有百年歷史的德安青草店,70余年前入駐青草巷。今年40歲的簡宜賢,幾年前剛從父親手中接手經營。他介紹,青草巷中的店家多數是代代相傳,各有絕活。
老巷何去何從?簡宜賢認為,應該要有“新”思維,文化和養生兩大賣點,可以讓青草不枯、老巷不死。他認為,青草不能只賣給50歲以上的阿伯阿嬤,要向藥膳、水療養生保健、茶包、藥草研磨的敷臉粉等方向去尋求“突圍”。
面對嚴峻的現實,另一家青草店的老板鄭瓊惠到巷口“擺攤設點”,賣起青草茶飲。她告訴記者,青草茶飲解渴又養生,其實是很受年輕人的歡迎,每天賣幾百杯,其中又以蘆薈青草茶最好賣。
得知記者從大陸前來,鄭瓊惠非常感慨。她說,希望大陸游客逛龍山寺時,有空到這個巷子,逛一逛百年老街,喝一杯青草茶。
“青草巷如空氣中化不開的藥香,雋永而清新。”簡宜賢說,青草巷具備文化觀光價值,這里有著最古老的臺北街道、最傳統的中草藥。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青草 臺北 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