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秦春華:通識教育還需創造性轉化

2017年04月11日 10:09 | 作者:秦春華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進入新世紀以來,通識教育在我國漸成氣候。無論贊成與否,它都成為本科教育改革無法回避更無法忽視的一個存在。然而,一擁而上的改革似乎帶來的只是浮躁,形式上對英美通識教育的模仿在沒有解決多少問題的同時產生了更多的新問題。人們開始懷疑:通識教育是有效的嗎?通識教育究竟是提升還是降低了本科教育質量?通識教育是中國本科教育改革的方向嗎?對于這些問題,簡單回答“是”或“否”都是不嚴肅的。我們必須追本溯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通識教育,厘清我們為什么需要通識教育,才能明確如何建設中國的通識教育之路。

通識教育是西方文化的產物

1945年,美國哈佛大學委員會發表了劃時代的經典文獻《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在呈送給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的報告函中,委員會明確提出:“美國教育的要務不是使少數幸運的年輕紳士學會欣賞‘美好生活’。它是要將自由的和人文的傳統灌輸到我們整個教育系統之中。我們的目的是培養最大量的未來公民理解自己的責任和利益,因為他們是美國人,是自由的人?!蔽艺J為,這段話是理解西方或美國通識教育的“總綱”。也就是說,通識教育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是深刻根植于美國社會實際的教育。

理解通識教育的真義,我們必須回到美國通識教育產生時的社會背景和實際情況去理解。通識教育絕不是一群教育學家坐在書齋里想象出來的美好概念,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全世界都在歡慶勝利的時候,哈佛那些偉大的學者已經預見到了美國和世界未來可能出現的分化、分裂、動蕩和沖突等種種危機,二戰期間具有相同專業知識的科學家在不同價值觀下往往會做出截然相反的行動,就是這種危機的佐證。為了克服這些危機,他們選擇了通識教育之路。通識教育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樹立起對美國社會的信念,認同美國社會的價值觀,推動美國的發展和進步。一句話,通識教育是美國社會的教育,帶有鮮明的美國烙印,是為美國利益服務的教育。

因此,英美社會普遍推行通識教育,絕不僅僅只是因為通識教育本身具有價值,也不僅因為它是英美教育傳統中的精髓,更是為了解決英美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在教育領域所做出的扎扎實實的努力。這種努力雖然極為艱難,也充滿了曲折,但卻不能不承認其效果顯著:它的確幫助美國成功度過了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動蕩期,并起到了支撐英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作用。

我們為什么需要通識教育

從通識教育在美國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來看,為美國利益服務固然是通識教育的終極目標,但它的確有效提升了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并在事實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能力??辞宄ㄗR教育的意識形態屬性并不意味著通識教育思想不能為我所用,恰恰相反,如果通識教育能夠有效解決美國社會面臨的具體問題,那么,只要我們能夠實事求是地從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出發,實現創造性轉化,也一定可以改善和提高中國的教育質量。特別是,雖然通識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根植于西方文化,但其具體措施卻和意識形態關系不大。通識教育在英美社會的發展歷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為了解決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為什么需要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的目標包括凝聚社會共識、辨別判斷價值觀、表達與交流、終身學習、豐富人生、克服專業教育的狹隘等多個方面,從當前實際出發,我主要談前兩個方面。

首先,通識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凝聚社會共識。這一點常常被人忽視。人們往往關注通識教育的實現模式和具體措施,卻忘記了通識教育的目標。社會需要共識,今天處在劇烈變革中的中國社會尤其需要凝聚自己的社會共識。凝聚社會共識不能只依靠動員、宣傳、口號和標語,也不能只依靠開會和文件,最根本的手段是教育。通過教育,學生逐步懂得世界是什么,中國是什么,社會是什么,自己是誰;通過教育,學生逐步領悟中國的歷史、現在和未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個人發展和國家民族的前進方向;通過教育,學生逐步學會和他人的溝通、交流、妥協與合作,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正確理解他人觀點;等等。因此,就可以在最廣泛的層面上凝聚起社會對中華文明、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識。這一功能只能通過通識教育實現,任何其他機構和專業教育都無法替代。

其次,通識教育具有辨別并判斷價值觀的功能。凝聚社會共識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實現起來非常艱難。不是說有了一個目標,人們就會自動去實現這個目標。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人們對于目標的認識和認同,而這種認識和認同又源于人們的基本價值觀以及內心的想法和判斷。在形形色色的價值觀中,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你的選擇是什么?學生對此必須能夠鑒別并做出判斷。要想能夠鑒別并做出判斷,首先必須了解這些價值觀是什么,以及它們產生的基礎是什么?對于這些問題,專業教育要么無法提供,要么很難提供,只能依靠通識教育。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鑒別價值觀并做出判斷的目的是什么?一般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但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有些價值觀的正確與否一目了然,比如,不能殺人、偷盜和強奸等,但有些價值觀的正確與否就不一定那么涇渭分明。實際上,價值觀總是存在于具體的社會之中,正確與否也總是反映這個社會中的人群的主流認知與理解。目前,一些中國大學仿照英美大學的核心課程體系,也開設了諸如“西方文明”“東方文明”之類的課程。然而,講述并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西方文明并非是我們的目的——雖然它也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在于,通過人類社會不同文明和價值觀的比較,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思考、理解、體悟中華文明的價值,明白中國道路選擇的意義,從而樹立起中國文化的自信。這才是通識教育幫助學生辨別各種價值觀并形成判斷的目的和意義所在。這項工作并不容易,但非此就不可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建設中國的通識教育之路

通識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是深刻根植于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產物。我們之所以要實行通識教育,不是因為通識教育是個好東西,而是為了解決我們面臨的具體問題。我們應當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和未來的角度,重新設計建設中國的通識教育之路。

重建中國的通識教育,我們需要從古代中國的教育智慧中汲取力量。如果說通識教育的理念源于古希臘的話,它的另一盞明燈就點亮在春秋時期的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教育傳統中,其實早就蘊含著通識教育的思想,并且遠比西方超越。這個思想不僅是指“通識”,而且是指“通德”。這個“德”就是價值觀,也即道德。當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要論證中國古代也有通識教育,以此來說明其實我們并不比西方差,也不是要倡導恢復誦讀儒家經典的傳統做法。我的意思是說,重建中國特色的通識教育之路,我們至少要把握三個要點:第一,不同文化的通識教育自有其不同的思想源泉。正如西方通識教育根植于西方文化傳統一樣,中國通識教育也必須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因為只有也正是這個傳統而不是西方傳統才更契合今天的中國社會。第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通識教育自有其不同的立場。正如西方通識教育的立場是西方人和西方一樣,中國通識教育的立場只能也必須是中國人和中國的立場。第三,不同社會的通識教育要解決各自所面臨的不同社會問題。正如西方通識教育要解決西方社會發展中的問題一樣,中國通識教育也必須要解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我并不認為中國通識教育一定要和西方通識教育相對立,而是認為,中國通識教育一定要和西方通識教育有所區別,具有自身的鮮明特色。

對于當代中國來說,通識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凝聚學生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識。以往這項工作是由思想政治課和黨團活動來完成的。這是必要的,但僅此還遠遠不夠。我認為,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至少存在著以下幾個缺陷: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之間的割裂。教育是一個整體性系統。把思想政治單列出來,表面上看是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其結果很可能是降低了實際的教育效果。二是教學模式陳舊,方法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興趣。實際上,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學生所接觸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同小異,內容、形式和方法枯燥重復,缺乏新奇的刺激,難免產生倦怠。三是沒有用教育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告訴了學生很多現成的結論,教師精心編寫了教材,但卻很少要求學生去閱讀經典原著,也沒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討論交流機會。現在有多少學生通讀過《資本論》?有多少學生通讀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又有多少學生在課堂上圍繞著當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展開過討論?不讀書,不思考,不討論,這哪里是教育?

通識教育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中國人的價值觀。本科階段,學生應當對當代世界的幾種主要文明和價值觀有所了解和認知。但這種了解不應當是淺嘗輒止,而要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了解各種文明的精髓。比如,中華文明的基本價值;西方文明的主要內容;伊斯蘭文明的主要觀點;等等。課程不能糾纏于具體的知識,因為每一種文明都博大精深,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像專業教育那樣去學習,必須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最基本和最精髓的內容。二是在了解的基礎上能夠對不同的文明和價值觀進行比較并做出自己的判斷,從而建立起中國人的價值觀。

上述兩點是建設中國通識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但做到了這些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完成了通識教育的任務。我們不能把思想政治課的“舊酒”裝入通識教育的“新瓶”之中,那樣做并不能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通識教育,我們還必須做到:幫助學生切實提高交流的能力,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的人生變得更有趣味,更為豐富,幫助學生克服專業教育帶來的狹隘。

《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發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通識教育僅僅是一種閃耀著光輝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才開始見到一定的成效,至今仍然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之中。建設中國的通識教育也是一項極其艱難的任務,我們不能實行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必須立足于中國社會的具體問題,從東西方的教育傳統中汲取精華,踏踏實實地探索自己的通識教育模式,明確目標,改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同時具有足夠的耐心,一點一滴地解決問題,才能提供給學生更好的更高質量的教育,實現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價值。

(作者:秦春華,系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秦春華 通識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