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湖北省中醫院:“四位一體”助力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劉喜梅)全國年診療人次達9.1億、中醫藥工業總產值達7866億元、傳播至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的中醫藥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中國的中醫藥研究又面臨著創新主體單一、平臺分散、導向偏離等普遍困境。
如何破解這些困境,讓中國的中醫藥資源發揮應有經濟潛力和原創優勢,是眾多中醫藥人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記者日前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中醫藥報社承辦的新聞媒體中醫藥素養培訓班上了解到,湖北省中醫院正在探索的“四位一體”(湖北省中醫院、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發展模式,有望破解這些難題。
湖北省中醫院藥房
協同發展是歷史沉淀,也是戰略選擇
“其實,湖北省中醫院探索的‘四位一體’發展模式,是構建了一個多學科、跨領域的中醫藥協同創新平臺。在該平臺下,醫療、科研、保健、新藥、教育等將被集于一體,實現立體化的創新協同發展。”湖北省中醫院院長助理喻朝暉向記者介紹,“四位一體”發展模式目前是全國獨有的。
湖北省中醫院院長、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涂遠超則表示,如何充分發揮湖北省中醫院“四位一體”的優勢,將優勢轉化為發展的推動力,湖北省中醫藥人一直在探索。
涂遠超說,“四位一體”發展模式的創建,既是歷史發展的沉淀,也是不斷探索得出的結論:醫藥產教研不能隔離、必須相互協同發展,這是切合湖北實際、聚焦資源配置的科學發展模式,也是符合中醫藥發展的正確路徑。
此言不虛。在去年10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辦的全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也指出,臨床主體、應用導向、“醫研企”協同,是衛生與健康領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的基本規律。
但目前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協同機制并不順暢,產學研的結合也不緊密。在中醫藥大省湖北,雖然擁有恩施、蘄春等中藥材種植“大戶”,但湖北藥企中生產中成藥、中藥飲片的企業卻不能與外省抗衡。業內人士認為,從全省范圍看,沒有大企業、大品牌、大品種,即使有一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也難做大。
“所以,我們需要抱團發展。”涂遠超向記者介紹,為了實現協同發展,去年3月,湖北省中醫院牽頭,聯手湖北25家三甲醫院成立了中醫聯盟,以期通過“聯盟”這個平臺,使全省25家三甲中醫院可在專科學科建設、醫療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廣泛、深入合作。
中醫院中的“正規軍”抱團發展,這在全國尚屬首次。涂遠超表示,在我國中醫藥研發平臺分散、投入不足的當下,實現中醫藥重大項目的聯合攻關才能整體帶動產業發展,這就需要把中醫松散的正規軍、主力軍形成集團軍。
“并且,國家已經明確了中醫藥將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未來中醫藥總產值要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我們不能放過這樣的機遇,必須要做出一些嘗試。”涂遠超強調。
醫研企融合力求打通全產業鏈
研究成果轉化率低,也一直是困擾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瓶頸。為破解這個瓶頸,在中醫聯盟成立后不久,湖北省中醫院又與人福醫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建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
據喻朝暉介紹,歷史上,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曾先后主持或參加了國家“六五”至“十二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973”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600余項,首創研發了“雷公藤片”等藥物,還形成了湖北九資河茯苓系統的種植規程、生產規范、行業標準,在國內外均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
“中醫藥的發展離不開對中醫藥的研究,中醫藥研究對中醫臨床療效的評價、對道地藥材、院內制劑、中藥新藥的開發都起到支撐和引領作用。我們希望繼承并發揚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的輝煌,同時實現目前醫院在臨床、科研、教學上融合發展,并完善醫院自制藥品、道地藥材、中藥新藥的開發生產能力,打通全產業鏈。”涂遠超表示,在與人福醫藥集團達成合作之后,雙方將進行傳統組方、經驗處方及院內制劑的產業化開發和推廣,以形成協同創新的產業鏈及面向湖北甚至全國的研發平臺。
據了解,目前合作雙方正在努力將湖北省中醫院研發的清膽糖漿、利咽合劑、九味維腎,以及正在研究重點并重的地五養肝膠囊等90多種醫院制劑開發成新藥。
“如果這種合作模式成效明顯,就將不只是湖北省為中醫藥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及推廣應用做出的嘗試,其對于全國的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也將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涂遠超最后表示。
編輯:趙彥
關鍵詞:湖北省中醫院 四位一體 中醫藥 科技創新發展